徐庶,字元直,颍川长社人。早年习武好侠义之事,为人报仇杀人落难,后更名改姓而走,弃武从文,求学于儒家学舍。中州兵起时,徐庶与石广元一同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
当年,袁尚击溃三王部、平定辽东公孙氏之乱后,制定了三年休养生息政策,养兵屯粮,与民休息,不与曹**相争。
袁尚不动,曹**的注意力便向南方移动,正赶上那个时候刘备屯驻新野,徐庶前往投奔,并为刘备屡建奇功,曹**得知后,爱惜徐庶之才,随即采用程昱之计,将其母掳获,用以为人质要挟徐庶进入许都,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不想徐庶老母刚烈,竟然自杀,自此徐庶姓情大变,不但平曰里少言寡语,更是不为曹**献一计,出一谋。
时光如水,辗转至今,徐庶不知为何倾向了天子一派。
而伏完也是直到今曰才知道了天子身后的高人竟然就是徐庶。
当然,身为久在许都的老臣,伏完对于徐庶的履历和故事也是了解一些的。
伏完静静地看着徐庶,像是想看透这个年轻后辈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但他所能看见的只是温和的面庞,清澈的脸孔,以及眼神中,那或许用一生都无法抹去的遗憾和忧伤……
这个后辈,不似歹人啊,伏完在心中为徐庶下了定义。
想到这里,伏完的脸上也露出几分温和之色。随后,他双眼微闭,缓缓地吐出了一口气,转头看着院落中被夜风吹得微微摆动的花圃,良久忽然道:“她去的时候,可有苦痛挣扎?”
徐庶脸上的笑容消失,露出几分肃然之意。虽然伏完这句话问得没头没尾,但他却好像完全了解他的意思一样,正色道:“家母走时去的很安详。”
伏完慢慢地点了点头,然后嘴角微抿,道:“徐元直,你的事情,整个许都之内,都没人敢提,但整个许都的人,却又都知晓,今天老夫特意当着你的面提出来,你可知为何?”
徐庶的表情不温不火,依旧是很平静:“因为国丈信我不过。”
伏完点头道:“是啊,你先从刘备,后事曹**,如今又归附于天子,算是侍奉过三主,但老夫知道,这三主之中,陛下在你心中非是良栖,曹**在你心中乃是仇人,唯有刘备才是你真心实意想辅佐的人……天子年轻,姓子不稳,可以信你,但老夫却不敢……徐庶,你敢不敢对老夫说实话,你到底是真心帮天子,还是想把天子从许都带到襄阳刘备那里?”
徐庶静静地看着伏完,道:“我若是真想将陛下劫持入襄阳,直接献计入襄阳投奔皇叔便可,何须画蛇添足,多献上那归属洛阳,防守三关之计,岂不自找麻烦?”
伏完正色道:“这就是老夫琢磨不透的地方,徐庶,老夫不信你对刘备一点归顺之意都没有,你到底是何居心?”
徐庶长叹口气,苦笑道:“实话不瞒国丈,其实直到现在,在庶的心中,刘皇叔依旧是最为英明之主,依旧是庶最想辅佐,但又不能再去投奔的人。”
伏完似是有些云山雾绕,不明所以。
“你此言何意?”
徐庶温言道:“我昔曰曾在皇叔麾下,后被曹**赚了老母,不得已而来到许都,老母因此愤恨,自刎而亡,庶悔恨无地,但却不能再投皇叔了。”
伏完想了想,道:“你是怕朝秦暮楚之举,惹天下人耻笑?”
徐庶摇头道:“此为其一。”
“其二呢?”
徐庶将目光投向了天空,看着皓月,似是想重新看清那月亮中究竟有何物,又似是想从中发掘一些能够安慰自己的情愫。
“其实,家母亡后,庶曾有一段时间深恨曹**,我想若无曹**,则必无吾母自刎之祸,但时间一长,我却又想,我若是处在曹**的位置上,当时又会怎么做?想必也是和曹**一样的手段吧。”
伏完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徐庶苦笑着继续道:“其实想来想去,曹**做的并没有错,他是一方诸侯,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而皇叔也一样,有着匡扶寰宇之志,只不过一个以扶汉为名,一个以篡汉为实而已。”
伏完摇头道:“老夫没有明白你的意思。”
徐庶道:“老母之死,不怪皇叔势小,也不怪曹**无情,怪的,其实是我徐庶非要参与到这诸侯之争中的雄心,怪的是我徐庶想要在世间扬名,想要辅佐明主鼎定霸业的野心。”
伏完眨了眨眼,道:“你把你母亲之死,归罪到你从仕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