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的。很多设想美好的产品、项目,在这些问题下变成了亏损甚至是可笑的结果。
这样做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对于创业者来讲,他们更趋向于用乐观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将要面对的市场、产品和未来。很多的结论都是构架在理想的状态上,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按照他们的设想来发展。而“Whatif”的问题就是在推翻这些理想的边界条件,把这些项目放在最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来考验项目的真实可行性。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往往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残酷地放大到每个人面前。
简单的数学原理在这里体现得非常充分。
同时,这样的测试也可以考验创业团队,也就是未来企业的管理者,是否全面地思考过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否对于所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好与坏的情况做出了充分的准备,是否可以坦然面对一切的突发事件。因为这些人将是未来管理投资人的钱的人,也是未来要替投资人赚钱的人。
对于财务报表,“Whatif”的问题更是被经常问起。投资人中负责财务数据的人经常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把Excel表格中一些重要参数,比如产品价格、预计客户数、市场增长率等等,从固定值变成一个区间值,并用一个拖动框来表示。而报表中所有的结果数据都是相关联的,牵一发而动全局。这样,简单地用鼠标拖动那个小小的滚动条,就可以看到由于这些关键的边界条件小小的变化,就带来的结论的巨大变化。
然后那些投资人就会欣赏着自己的杰作,看那些准备不足的创业者眼睁睁地看着大屏幕上自己的结论得到了完全相反的结果,而幸灾乐祸。
“产品价格减了20%,公司不到一年就要倒闭了?”
“价格升了一倍,公司第一年就盈利两亿美金?”
不用投资人更多的评论,“sensitivityanalysis”下很多荒谬的结论就会让很多准备不充分的创业者自己打道回府了。
Tim、Steven和严正三个人不是准备不足就敢面对投资人的人。他们已经近百次地站在投资人面前经受这样的考验了。在面对投资人之前,他们三个已经自己互相考问了所有可能的“Whatif”的问题。他们没有被问倒。
“Veryimpressive!(非常精彩!)”当三个人已经有些筋疲力尽,却依然兴奋时,对方的董事总经理、合伙人GeorgeSullivan站了起来说道,“ThatssomethingwewouldntpassbyMyonlyandlastquestionhereisthatsinceitissuchanexcellentplanwithgreatfuture,whynooneelsehasevertriedtodothatIsntittoogoodtobetrue?(这是个我们无法拒绝的好机会。我唯一的也是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是这样一个前景如此美妙的完美计划,为什么没有其他人尝试过呢?是不是有些好得不可思议了呢?)”
“Sir(对先生的尊称),”严正向前迈了一步,开始回答这最后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不经意跨出的一步,也彰显了严正的信心和自己在团队中的主导地位,“记得前几天电视里面有个节目,是采访MichaelDell(戴尔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公司以特有的直销模式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商),主持人问Dell先生一个问题:当你最早开始创立公司开始销售电脑时,为什么你的竞争对手IBM、Compaq、Gateway(都是美国的个人电脑生产商)没有学习你的经验,或是干脆把你买掉自己来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