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工与李来亨带着一千多石粮食返回夷陵,全军将士大喜过望,六七天来第一次美美地吃了一顿饱饭.李定国与李来亨也对陈天工刮目相看,因为谁也想不到这么一个白面书生,竟然能解决他们一万兵马都解决不了的粮草问题.
饱餐战饭后,李定国立即下令:全军拔营起寨,马上西进峡江道.
陈天工却道:"将军且慢.进兵自然是要进的,但学生以为,夷陵是战略要地,当地守军过于孱弱,最好能留下少数人马,以防局势突变."
二将都莫名其妙,便请陈天工详细解释.陈天工便侃侃而言道:"夷陵位于长江三峡之第三峡西陵峡的出口,地扼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荆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此得名,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西蜀和东吴正是在这里进行了夷陵之战.本来蜀军由蜀帝刘备亲统,兵锋甚锐,吴军连连损兵折将.后吴国大都督陆逊以退为进,先从秭归一带撤到夷陵,任蜀军占据夷陵以西的数百里山区.
"刘备轻敌冒进,沿建平,秭归,夷陵一线连设数十座营寨,号称七百里连营.因这一带全是山区,营寨也只能建在山上.陆逊则坚守不出,消磨蜀军锐气.
"对峙半年之后,蜀军深入敌境,路途遥远,山路崎岖,粮草不继,士气开始动摇.彼时正值盛夏,酷热难耐,刘备便让夷陵的水军也全撤入山中的营寨避暑.这时陆逊突然发动反攻,且以大火烧山,把蜀军杀得溃不成军,所有营寨全被烧毁.刘备仓惶逃回永安,既今之奉节,自此西蜀元气大伤,再也没能出三峡一步."
这个时代《三国演义》已经很流行,李定国和李来亨也看过这部小说.此时再听陈天工一讲,就更加深了对夷陵之战的理解.因为《三国演义》从感情上是倾向刘备的,李来亨也深受影响,恨恨地道:"唉!都怪刘备不听诸葛亮的,非要来打东吴.打就打吧,还不带着诸葛亮,连个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
李定国却淡淡一笑道:"今日听陈大人一讲,有茅塞顿开之感.来亨,我们可比刘备幸运,现在陈大人就是我们的诸葛亮嘛!陈大人想留下些兵力守夷陵,是不是为了防备流贼?"
"学生焉敢与诸葛武侯相比,李将军玩笑了."陈天工肃容道,"不过学生确实认为必须防备流贼.请想,流贼就在西北二三百里的山中,眼下洪兵驻守襄阳,双方相持日久,流贼粮草必然不继,肯定会有所动作.其动向无非有三条路:向东北入河南,向西北入汉中,以及向南来这里.今年北方又是大旱,河南,汉中夏粮恐怕会歉收,流贼去了也抢不到多少.因此学生以为,流贼最有可能南进,突入江汉平原.如果流贼占据夷陵,岂不是堵死了出川的道路?"
李定国与李来亨听得频频颔首之际,陈天工又道:"学生与李来亨将军荆州一行,已看出本地官军素质极差,根本不堪一击.二位将军虽是奉命平四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