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徐卫为难之际,李纲一句话却引起了他极大关注。“对了,子昂,东京之围已然解除。”
这可是个好消息,三叔被官家留在东京,担任留守司的长官,全面负责对金作战。之前听说金军一路追击赵桓,并围攻京城,还一直担心来着。徐卫听后,赶紧问道:“金军几时退的?”
“半月之前便已撤走,东京无虞。徐太师已传书至此,拿去看吧。”李纲起身,从公案上取过留守司发来的公文递到他面前。
徐卫却不伸手去接,李纲见状,说道:“此间并无外人,但看无妨。”
徐卫这才接过。原来,因为徐绍坚决抵抗,徐洪、韩世忠、岳飞等将率士卒拼死力战,累次击退金人进攻。再加上眼看着就要进入六月,气候火热,北军很难适应。士气受到挫折,兀术无奈之下,将从扬州一路掠夺回来的金银财物装成车队,经滑州渡河北去。这道公文中,除了告知金东路军已经撤退外,徐绍还秉承镇江行在的旨意,召何灌南下!陕西军务暂由制置副使种师中主持。
徐卫的目光在这段文字上停留了许久,因为古代行文没有标点符号,断句成了一门学问,他必须再三查验,以确认无误。将公文交还李纲后,徐卫十分不解,按说赵桓将心腹武臣何灌派到陕西六路来统兵,应该是一个大的方针政策才是,不说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好歹也撑个七八年吧?这才多久?怎么又要调何灌去行在?这赵官家有没有一件事情能坚持做到底的?国家的大政战略说变就变?
李纲将公文放还案上,此时,他的心情可以说是很复杂的。陕西所有文武官员恐怕都不知道,何灌这次被调回镇江行在,就是他李伯纪一手促成的。在曲端上一次不肯进兵之际,他强烈要求何灌采取强硬的胜仗,但后者没有听从。李纲见此情形,终于将那道早已写好的奏章送往东京留守司以及镇江行在,弹劾何灌,要求免去他陕西制置使的差遣。现在,官家给东京留守司下了诏,召何灌还朝。
不过,还有一点,是李纲也不知道的。赵桓在镇江定顿下来之后,首要之务,就是整编追随他南下的军队。然而此时,他身边能用的武臣极少,西京留守张叔夜被委以“殿帅”重任,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也被越级提拔。可惜,张叔夜年事已高,连年劳顿,竟猝逝于军中。赵桓身边一时连个主持军事的人都没有,本想用折彦质,但此时折仲古已经在张罗枢密院那摊子事。何灌的儿子何蓟虽然刚刚立了功,但资历和威望都太浅,难挑大梁。正好这时候,李纲的奏章快马加鞭送来了。
现在参倒了何灌,李纲为何还心情复杂?原因就在于,种师中执掌六路兵权,这本是他乐见其成的事情。可眼下种太尉卧病在床,别说上阵指挥,就是走路都成问题。
想到此处,看着面前英气勃勃的紫金虎,李纲不禁苦笑:“子昂何不早生几年?”
徐卫神情凝重,何灌调走,种师中病倒,李纲又指挥不动军队,曲端岂不是更加有侍无恐?想到此处,便向李纲问道:“种太尉病情如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