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零三章 春蚕到死丝方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四百零三章春蚕到死丝方尽

    孔子门下七十二贤,唯颜回一人专宠。

    这位十四岁拜入孔子门下,受尽孔子真传,二十九岁已经满头白发最后忧心而死的‘复圣’身上有一种让孔子都向往的精神状态。

    甘于平凡,又愿意热爱这个与他格格不入的社会。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

    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这种甘于平凡,回归最本质的生活状态,不追求名利,但是不忘记心中执着的生活状态,是一个贤者最高的境界。

    在现代杭城,也有一位,名为韦思浩的老人,拥有这种甘于平凡,至善至美回报社会的心态。

    韦思浩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出身贫寒,后来考入了浙江高校,毕业后在杭城一所中学任教,也算是国内第一批教育工作者。

    在从业的几十年间,韦思浩兢兢业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一直在默默的化名捐赠慈善,因为这件事情,韦思浩跟妻子的感情破裂,晚年独自一人。

    99年韦思浩退休,退休金当时已经达到了每个月将近两千块钱,但是老人却做起来‘拾荒者’,背起了扁担,行走在杭城的大街小巷,一边帮着环卫工人清理垃圾,一边收集一些瓶子等废物进行变卖。

    老人每个月都将自己退休金的百分之八十和拾荒的钱匿名捐赠给各个慈善教育机构,二十几年间已经累计了将近十几万元。

    老人住着当年教育部分配的破旧家属楼中,不到四十平米的地方除了一张书桌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连客厅的灯都是白炽灯。

    韦思浩的几个儿女都有着体面的工作,也不是没有能力给老人换更好的居所,但是都被老人拒绝了。

    而且老人做拾荒者的事情,两年多儿女竟然毫无察觉,不但如此,就连老人做慈善捐赠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

    韦思浩所做的一切,都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目的的帮助,真正的大爱无言,大隐于市的境界。

    老人是真的做慈善,用自己所有的努力和辛勤,在退休后依旧像是祖国的园丁一样继续奉献。

    除了奉献之外,老人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舍不得花钱买书,就捡别人看剩下扔掉,或者包东西的报纸,获取新的知识,是他最大的快乐。

    也正是因为知识的可贵和重要,他才会宁可自己过得如此清贫,也要去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也是因为知识,他才会在晚年放弃了安逸,继续发挥余热。

    春蚕到死丝方尽。

    而且默默奉献,不图回报。

    这种境界已经达到了人道至圣的境界。

    如果不是王耀在一众慈善名单中找到一个几十年如一日捐献的名单找到他的时候,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