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光点头,沉默了一会儿,才道:“稚叔……让我小心广陵王……”
杜延年一愣,随即也讶然非常地重复:“广陵王?不是燕王?”
当年,霍光没有吩咐,杜延年自然也不会多事,再说,王忽那件事,除了让王莽难受之外,真的是一点涟漪都没有兴起。
——“少帝非先帝子”这种流言,牵涉宫廷隐秘,关中人难免好奇,并主动添油加醋地谈论。
——大将军拿出的遗诏是假的……
不说关中人趋吉避凶的本能,从来就不会愿意多谈当朝秉政之人的是非,光是这个消息听关,就让人难以相信。
——少主在位,大将军秉政,便是找个由头,因功封侯都不难,何必紧赶着用先帝遗诏造假?
——若是这话是金日磾或者上官桀说出来……那倒是还有几分可信……可是一个侍中?
——侍中这种加官,虽然体现在着天子的亲信,但是,加在不同的人身上,意义也是不同的。
——王忽?什么人?听都没听说过!会是先帝亲信?
但凡有些见识的,都知道这事不靠谱!
杜延年会为这种事特地去查什么?
——他又不是嫌自己太清闲了!
霍光猜得到王忽背后有人,但是,当时,齐孝王孙刘泽的谋反案刚过,燕王那边更是动作频频,朝廷这边,却是北有匈奴袭边,西南又有二十四邑同时反……霍光还真怕顺着王忽查下去……便是直接逼着燕王不反不行了!
霍光对刘旦还是有些了解的——这个人虽然有才,行事也是有勇有谋,但是,真的遇上大事,他反而是多谋少断。
——朝廷越是优容,燕王越会多想,反而不容易真的举事!
——就像他霍光一心想不辜负大司马大将军的名位一样,燕王刘旦在被立为诸侯王的二十余年中,是一心做汉室良藩的。
——霍光相信,在征和二年之前,燕王最大的志向也就是成为贤王!
——从良藩贤王到篡逆之人……这个弯……不是那么好转的!
正是因为有这份笃定,在处置刘泽谋反一案时,即使有相关证词牵连上燕王,他也很干脆地放过了。
——时机不对啊!
因此,王忽这件事,从一开始,霍光就没有往燕王之外的人身上想。
这会儿看来,与他一样的人……不在少数!
——既然如此……大家是不是都把广陵王……给忽略了……
霍光忍不住轻扶手边的凭几。
他用的凭几明显是旧物,不是玉几,也不是木几,而是竹几,很普通的样子,一点儿都不气派,但是,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竹几的扶手处镶着一排泛黄的菱形小片,若是有见识的,就会认出,那是用象牙制的。
霍光的手指在菱形的象牙片上来回摩挲,神色越发地凝重了。
“幼公……想办法,查清楚广陵国的情况!”霍光郑重地交代。
“诺。”杜延年低头应承,随即想了想,还是道:“不过,臣可以确定,燕王与广陵王没有来往。”
霍光点头:“那就好!”
话一出口,霍光又觉得不对,皱着眉看向杜延年:“什么意思?燕王又与谁有来往了?”
杜延年叹息:“长主与上官家都遣使往燕国去了。”
“什么时候?”霍光不由挑眉。
杜延年抿了抿唇,稍稍停了一会儿才回答:“就在臣应命而来之前。”说着,却是笑了。
霍光也不由微笑:“这倒是这些日子以来,难得的好消息了。”
杜延年附和着点头:“看来大将军封城、封宫,真的让他们急了。”
霍光轻笑:“见不到陛下,长主与上官少叔自然是寝食不安!”
“那么,臣惶恐相问。”杜延年敛色询问,郑重非常,“将军打算何时开城?”
“等疫症平息的。”霍光答得也爽快。
杜延年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沉吟了一会儿,又道:“疫症何时能平息?”
霍光叹息:“怎么着也要看右将军那边的情况……总不会耽搁他的大事的……”
杜延年陡然一惊,却是明白,霍光这样一再示弱,又步步相逼……是真的不打算对上官家一党……再留半点情面了!
——疫症平息……怕是……长安就又要起动乱了!
霍光没有在意杜延年的感慨,回答了杜延年之后,便看向刘病已,温和地询问:“曾孙听懂多少?”
——他可不是让刘病已坐在旁边当摆设的。
刘病已的神色凝重,双唇紧抿,盯着霍光看了半晌,才低声道:“大人……上官家根本不是大人的目的……对不对?”(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