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去颍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带这些兵卒,原因也很简单,张世华去颍州城不过是去拜一拜码头,又不是要和刘福通打仗,带这么多兵卒干嘛。而且现在太和xian城才是张世华和张家真正的根基,如果张世华把精锐兵卒都带走,万一出现什么意外,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再说张世华现在就是刘福通为天下人树立的一个千金买骨的典范,所以张世华到了颍州城,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既如此那就更不用带这么多精锐兵卒了。

    而再说现在,因为颍州城距离距离太和xian足有百余里,这二百人一大半又都是步卒,所以张世华他们赶到颍州城,估计怎么也要用一天半的时间。

    因为时间不短,行军路上又很无聊,为了打发时间,张世华自然和徐明盛五他们聊起了天。当然说是他们三个人聊天,其实大半时间都是张世华在和盛五聊,毕竟张世华和徐明早就相识了,双方底细也摸的差不多,实在没什么好聊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张世华对于盛五跟随的那位盛文郁盛大人也很好奇,毕竟盛文郁可是正儿八经的元蒙进士,要知道元蒙立国到现在一共也就举行了十二次科举考试(注1),汉蒙两族加起来也就不到一千名进士,又因为名额分配不均的问题,这一千名进士中汉人出身的进士,顶天也就是四百人,至于现在还活着的汉人进士那就更少了。

    而成为进士后,还扛着红旗反红旗的,估计现在只有盛文郁一个人了,所以张世华对于盛文郁的经历自然会充满好奇。毕竟论出身,盛家那绝对是正儿八经地主阶级;轮地位,盛家也是真正的上流人士,要知道盛文郁老爹盛添祥那可是ZJ都察院御史。

    一个官宦子弟还是统治阶级的进士,要闹革命造反,这不管在哪朝哪代那都是一件稀罕事。

    所以对于这样的稀罕事,张世华压抑不住内心的好奇,那完全也是正常的。

    而对于张世华有这样的好奇,盛五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因为有这样好奇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再说盛文郁盛大人,起兵造反的原因也并不是什么秘密,也实在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所以当张世华表露出这个好奇之后,盛五便也大大方方的将这件事告诉了张世华。

    而张世华听完盛五的讲述之后,也大致明白了盛文郁为什么要和一群农民军一起造反了。说白了还是和元蒙朝廷的民族歧视制度有关,我们都知道元朝有四等民制,这四等民中地位最高的自然是元蒙人,而后便就是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在这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汉人和南人的区别了,虽然说南方汉人和北方汉人都是汉人,但是因为南宋和金国的原因,致使南北两方敌视长达百余年。虽说后来元蒙朝廷又重新统一的中华,但是在元蒙的统治者看来,北方人是属于金国遗民是北人,南方人是大宋遗民是南人,并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的。

    又因为南方人是抵抗元蒙朝廷时间最久,同时也是最后一个被征服的国家,所以一开始元蒙朝廷就看南方人特别不顺眼。再加上南方人口众多,还特别富有,元蒙统治者自然也会加重对南方地区的压迫剥削。

    但偏偏中国老百姓又从来都不是什么逆来顺受的绵羊,自从陈胜吴广喊了一嗓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抗的基因就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了中国老百姓的血脉深处,更何况还有刘邦老前辈这样一个成功的榜样,所以不管在哪朝哪代,咱中国就从来不缺敢挑战强权的勇士。

    所以元蒙朝廷对南方人不公平的对待和压迫,自然也使的南方人屡屡造反起兵反抗。最夸张的时候,南方老百姓在一年内起兵造反了四百多次,几乎天天都有造反。

    作者语:“元朝举行了十六次科举考试(简称元十六考)”而在至正十一年以前,则一共举行了十二次。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