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没打你啊,我这是给你挠痒痒~~”扳过小家伙圆饽饽的脑袋,李半夏使劲搓了搓,才放小东西走。
看刘灵芝去的方向,是竹林,刘东山正在那里。
“爹,哥要我告诉你,晚上别忘了包给我们红包——”
爆竹声声辞旧岁,
喜气洋洋庆新年。
当第一缕暮色笼上大杨村,家家户户能点的灯都点上了,外面爆竹声声,里面热闹非凡。
西山拿着几支红蜡烛,带着几个纸盒子,到山上去给祖宗们送灯。送灯这个习俗,千百年来都流传了下来,直到现在的许多农村,每年除夕都会为逝去的先人送上灯。关于为何送灯,留有许多的说法。
古人认为,放爆竹、点灯等可以消灾避祸,为先人送灯,免了他们被外物侵扰。而有些人则认为,为先人送灯,可以为他们照亮回家的路,和他们一起喜迎新年。
送灯还有许多的讲究,譬如说这个点灯的火,则需是自家带去的。问别人借火或者几人同去,从别人蜡烛上点火都是不恰当的,祖辈们会认为他这些后辈日子过得不顺。
蜡烛最好是红色的,不宜为白色。白色有光杆寓意,点了白蜡烛有可能下辈子会做个光杆司令,娶不到媳妇儿。这些事虽然听起来有些悬乎,但既是千百年留下来的习俗,大家也不会去质疑什么,照做也便是了。
一盘盘的菜被端上桌,饭香味飘出,令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
桌上的菜色很丰盛,除了必不可少的鱼和肉,圆子饺子,还有一些鸭舌,猪腰子,蹄髈,豆腐丁,鸡爪子。对了,鸡爪子在这天可不能叫鸡爪子,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拿钱手。
李半夏刚说一句鸡爪子,马氏立即就给她纠正了,李半夏见这名字新奇得很,而且又很有趣,以后果断地喊鸡爪都叫拿钱手了。
事实上,现代许多地方还是有拿钱手一说,李半夏只是一直没留意罢了。
圆子和饺子里面塞了不少的铜钱,本来塞一枚即可,只是孩子太多,一枚铜钱还不吵得不可开交?还是多放几枚有趣。
于是,吃饺子和汤圆就变成了吃铜钱,刘灵芝自上桌后,左手抓住一个拿钱手,右手提着一个蹄髈,嘴里还在拼命嚼着饺子。
他已经吃到两枚铜钱了,饺子和圆子才吃了三分之一,还有许多的铜钱在等着他。
甜甜吃肉方面比她弟要好些,相对而言,她更喜欢铜钱,所以重点对着饺子和圆子进攻了。
刘当归虽然早上没说,筷子也是频频伸到饺子盆和圆子碗里,现在他和他姐已经斩获了一枚铜钱。
据李半夏悄悄透露,她一共往里面塞了十枚铜钱,知道内幕的人,无不嗷了一声,更加敞着肚子撑。
食物来之不易,不能浪费,那个时候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浪费粮食,会天打雷劈。马氏有言在先,夹在碗里的东西都必须吃掉,否则下一次就没这些东西吃了。孩子们都很听话,饺子皮都不敢浪费。其实就算是饺子皮,对他们这些平时生活水平不高还遭遇过没米下锅的孩子来说,都算是好东西了。
饭桌上有酒有茶,刘申姜和刘东山刘西山父子仨喝些小酒,女人和孩子们则以茶代酒,依次给长辈的进酒,说吉祥话。
一顿猛吃之后,刘东山让三个孩子站起来,陪爷爷奶奶喝一杯。
“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还有家和美满,岁岁平安——”刘灵芝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举着小酒杯向刘申姜和马氏敬“酒”。
“乖——”马氏揉揉刘灵芝的小脑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红包,递到刘灵芝手上。刘灵芝欢喜地接过,又看向他爷爷。
奶奶都包了红包,爷爷呢?爷爷奶奶是夫妻,把一个人包也就可以了,但小家伙可不同意。不但爷爷奶奶要包两份,一会儿爹跟大舌头也得包两份。加上小叔小婶的,他就能收到好多个红包了?
派好了这些大人的,刘灵芝又把心思动到了他哥和他姐身上。家里他最小,爷爷奶奶叔叔爹跟大舌头都包了,那姐姐和哥哥是不是也应该包给他一个红包?如果是那样,那他可就发财了——
刘申姜被小孙子盯了半天,也乐呵呵地从怀里掏出红包,递给了小孙子。
早就知道小欢子不肯罢休,他早就准备着呢。欢子有了,那当归和甜甜也该一样,都有红包。
刘申姜乐呵呵地望着这一大家子,红包是小事,但愿真像那孩子说的,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和美满,岁岁平安——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