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对此安排感到愤愤不平,因为其欲杀杨玄纵而后快,怎料想事与愿违,反而成了杨玄纵的老子——杨素的贴身保镖。所以,每当无人时,一刀便咬牙切齿地对坚流心说:“老三,为你报仇把我命拿去我绝不皱一下眉头,但是如今泪雨受了委屈,这口气我怎能咽下?要是找到合适的机会,干脆我直接将杨素人头拿来得了,然后便大张旗鼓地去杀杨玄纵。”
“老二,杨素权侵朝野,连皇帝都不知道他有多少党羽。若为一己之仇搞的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你忍心吗?你自幼孤苦伶仃,难道还想看着无数孩童走你的老路不成?听我的,忍耐一下,他日我必定让你手刃杨玄纵。”坚流心苦口婆心地劝解着。
自家兄弟比较好说话,一刀听进了坚流心的劝解。
目前,杨素有了贴身侍卫,可他的七个儿子还没有。只有在杨素家族核心人物身边均安排一个自己的耳目,才可能将一切情报搜集详细,做到料敌先机。经过梅、兰、竹、菊一闹,杨素现今考虑得最多的其实还是众子之性命,有了这种心态那就好办。但坚流心苦恼一时之间自己上哪去找那么多好手呢?
刘弘山、刘弘江、傲彬、武飞燕和文耀光才五个,还差两人去哪找呢?残花和泪雨乃女流之辈,肯定不行;宇内雄背景过于复杂且名气太大,更加不适合……
人手不足的问题愁死了坚流心,当吴叹梅得知其苦恼后出主意道:“这还不简单,代采兰擅长易容,让她把我们当中任意两个乔装打扮一番分配给杨家子弟不就完了。”
“不行!如此一来梅、兰、竹、菊少了二人,只会让杨素更加小心防范。”坚流心立即否决了此提议。
一刀挠着脑袋表示不解:“那再易容两个别的人补梅、兰、竹、菊的位不就好了吗?”
“更加不妥。万一杨素手底下的那些杀手如上次那般对梅、兰、竹、菊下手,他们在缺少两人的情况下,会十分危险的。”一刀能想到的问题,坚流心又怎么会想不到。
然而,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有两个意想不到的人物竟然不远万里来到了洛阳。这两个人一个为一刀而来,一个为坚流心而来。
为一刀而来的人叫迦少川,敦煌县人士。要说此人,还得从少年一刀前往托木尔峰的时候说起。当年一刀向西北挺进,不知不觉竟走到了敦煌县。来到此地的他盘缠就快没了,因此不得不为解决生计而寻找出路。那一年正逢隋文帝杨坚下诏各州建造舍利塔,敦煌亦积极响应,一刀趁此机会加入了修缮莫高窟的队伍。就这样,一刀遇到了另一个同样在高温下,靠着出卖体力来换取少量工钱的少年——迦少川。
那时的一刀还没有绝世武功,流浪异乡免不了被人欺负。但迦少川不一样,其在当地就是个孩子王,整天带着村里同龄的孩子在旷野与人打架,致使其少年时便拥有了极为强健的体格。迦少川见一刀无依无靠,所以经常给予照顾,若有别的小混混来欺负一刀,其总是跳出来为一刀出头。晚上,迦少川也经常带着一刀去偷下这家的鸡、摸下那家的狗来改善伙食。两个少年就这样在随后半年的岁月里打下了坚实的友谊。那时一刀总是羡慕地看着迦少川隆起的肱二头肌道:“有一天我会练得比你还强壮。”
再后来,一刀存够了路费便又继续开路前往托木尔峰。其实,一刀之所以能够那么快存够路费,完全应该感谢迦少川。因为迦少川知道自己好友从西南边陲前往托木尔峰是为了报仇之后,便将自己的工钱省分出一半来养活一刀,而让一刀把自己那份工钱全部积攒下来。
数年后,一刀带着感恩的心从天山下来再次回到敦煌,想要上门去感谢这位曾给了自己莫大关心的伙伴。但此番寻找未果,还从村民口中得知了一个噩耗——迦少川早在五年前因看不惯地主恶霸之子鱼肉乡里,所以经常挑头带着一帮村民与之争斗。某日,恶霸之子趁迦少川外出,带着打手闯入其家中打伤了迦少川相依为命的娘,待迦少川返家之时,其母吐出了人生的最后一口气。临终之际,老人家仍千叮咛万嘱咐:“我儿从小性格刚烈,凡事不愿吃亏。但我们穷苦人家怎么斗得过财大气粗的一方恶霸。娘走以后你莫要报仇,远走高飞离开此地吧。娘担心他们不会放过你……”可是迦少川并未按照亲娘的临终叮咛行事,而是在埋葬了至亲之后,寻找机会杀了恶霸之子,接着才不知所踪地亡命天涯。
一刀还打听到,该地主恶霸是老来得子,丧子之恨始终没有忘却。时至当时,其依旧在寻觅迦少川下落,欲活活将他折磨致死。练就惊世武功的一刀知晓前因后果后,怒火中烧,当即便血洗了恶霸的堂口。
一刀离开敦煌时,迦少川仍音讯渺无。但没想到,一刀离开三个月后,迦少川回来了,两人此次相遇失之交臂。迦少川外逃这些年,得到良师指点,一身武艺异常了得。他返回敦煌欲铲除恶霸,却没想到自己少年时的朋友居然先下手了。于是,迦少川四处寻找一刀。皇天不负有心人,近日终于被迦少川在洛阳找到了声名鹊起的一刀。
为坚流心而来的人叫崔炳光,系坚流心离开傲彬居住小镇后,搬迁至襄阳隆中时所结识之人。当年坚流心和傲彬打架,愁坏了其母亲,她怕儿子变得越来越暴戾。几经考虑,坚流心之母决定学习孟母三迁,寻找一个适合孩子的成长之地,于是便来到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卧龙先生诸葛亮隐居之地隆中,并为坚流心改了姓名。
隆中出人杰,坚流心到了这里后深得名师指点。其按照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所言,谨记“夫成业者系于所为,不系所藉;立功者言其所济,不言所起。”的敦敦教诲,不但勤于学礼学谋,更善交八方朋友。崔炳亮便是坚流心在隆中的好友之一。
崔炳光家世代经商,虽有万贯家财,但其父辈依然感到不满。因为按照仕、农、工、商的排序,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尤其在那些官僚面前,只有受欺压的份。于是崔炳亮的父亲想尽一切办法,只求自己的两个儿子进入仕途。但苦于朝中无人,一直没能实现此愿望。
后来坚流心离开隆中,分别之际告知崔炳光,若将来有机会便到京城相聚。杨广新建东都洛阳之后,大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从大兴城迁移至此。崔家的商贸战略随上层建筑调整而调整,崔炳光被派到洛阳管理分支,其弟崔炳亮留守隆中。
前不久,崔父听闻朝廷欲开进士科,便命崔炳光全身心投入到此事件上,若不能考取功名便要将其逐出家门。这道父命急死了崔光亮,毕竟多年以来其根本没有将心思放到读书上,反倒是为了确保天南地北货运的安全练就了一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