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其它的事,我们不见的还会做下去。
这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号,自我招安的意思。
事实上,李自成在原来的历史上,确实是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当年,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将京师团团围住,在攻城之前,李自成给崇祯送去了一封和谈书,只要崇祯封自己为西北王,裂土封侯。
并送白银100万两,就可以退回西北照样服从大明的统治,并且称崇祯为帝,而且绝不骚扰大明的其他领土,只求割据。
这事在后世的历史书上,现代人看了感觉很不可思议。
因为现代人头上没有皇帝,没有三座大山,对皇帝也没有多少敬畏之心。
所以,后世的现代人一直有点小疑惑,崇祯为何会拒绝,李自己成方面如此优厚的和谈条件?
只要答应,这份和谈书。
既可以保住大明朝廷,保住自己的龙庭,在名分上也照样是为帝。而且李自成表名义上示服从,崇祯的统治,称“西北王”,既有面子又有里子的事情,崇祯为何还会拒绝?
如果不答应,李自成可以直下京城,即李已经占据了战争的绝对主导权的时刻。不直接进京称帝,反而递上和谈文书,请求崇祯帝封王,绝对不会有诈,崇祯还是不答应。
整个以前,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崇祯,都tm中二,脑残吧?
不过想来,细思也并不奇怪。
李自成本身就是个游寇性格,他没信心做皇帝的,在攻击潼关被孙传庭阻挡,苦战不下时候,甚至想到不打了,撤兵回去。
有自知之明,不是哪块料。
只于为什么后来,却又当想皇帝了,只怪顺风顺水太久,明朝那边太不争气了。
反观崇祯在军事上失误两点:其一,两线作战,无论如何必须与后金议和,其实在崇祯早期后金与李自成都没有信心抢夺大明江山,都具有流寇性质,只要跟后金议和。然后全力对付民变就行!
其二,鉴于受灾地域与受灾时间长,军事上对民变,无论投降不投降都要杀光。这样可以降低人口,同时避免民变再起。
毕竟,这些人都没有朱子龙这样可以穿越的外挂啊,不这么做,大家都玩完也就是难免的了。
……
此时此刻,李自成已决意向京师进军。
兵马虽多,李自成却不担心粮草。因为北上过去,州县城池太多了,随便打下一个,都可以解决大军所需的很大问题。
更何况,还可以用打下京城,必有厚报这个大饼来提升士气。
唯一让他担心的是京师坚固,守兵众多,就算皇帝不在了。有大量的内应,可能一时半刻也会攻打不下。一但,打成持久战,他的流贼大军恐久生变。
最多二三个月,必须打下京城,与后金合作才有可能,好始好终,否则后果难说。
中国历史上,北上直取京师,危险重重,只有朱元璋做到了。
李自成形势跟当时有些象,然有些不象。为免夜长梦多,所以才有了暂时不称帝,只想事后封个真正的王做为退路的打算。
诏书宣读完毕,下方军阵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
“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万岁!”
“大顺天王万岁!”“大顺天王万岁!”“大顺天王万岁!”
排山倒海的万岁声一浪高过一浪,巨大的呼啸声音,冲天而起。让观礼的人们,不自觉的全身颤抖。
各营的大将,刘宗敏、刘方亮、刘希尧、袁宗第、李过等人洋洋得意,心中大定,认为打下京城必然成功。明军强军全让后金牵制在山海关附近了,另一些强军也给牵制在边关和其它地方了。
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降良机!
那些投降的明朝官将们,也给眼前的画面镇住了。叹道:“义军如此精锐,看来覆灭明朝不是问题了。我等投降之行为,实仍良禽择木而栖也!”
“先抢洗京师一番,等待一些时日,新朝很快就要鼎立,到时我等都是从龙功臣。”
半日后,李自成的阅兵仪式结束。
大军开拔,人喧马嘶,旌旗遮天,行如长龙,倒也几分表面上的新朝气象。
李自成见旌旗如海,潮水般的人流不断行进,自己兵强马壮,暗自得意。
同时,他兴奋中又带着一些茫然,真的要灭亡明朝了?
都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每当夜晚来临,李自成也会思考。若大军不能时时抢劫,必定问题多多,甚至于内部分裂,这坐江山就不能到处抢劫了。自己真的做的来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