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以来,政绩出色,官家当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使用,可堪其为参知政事。
洪适则更诡异,上奏呈说国内局势稳定,国家图兴,民心向北,应积极筹谋盛世北伐,当重用北进意坚人士。
枢密院就更搞笑了,陈俊卿、蒋芾和王刚中的奏呈,都是提议端明殿学士洪遵为参知政事。
三位皇子倒是按捺住了,没有上奏呈,都在伺机而动。
赵昚看着这些奏呈,很有点哭笑不得。
岂能不明白这些大臣的心思。
汤思退推荐尹穑,但他资格确实不够,而且政绩并没有说的那么出色,当然不可能破格录用,汤思退这是在后面等着自己。
等自己反驳了所有人的奏呈后,他就会提出王之望。
如今王之望出使归来,已是三品大员,担任参知政事的资格确实是有了。
而洪适提议的主战人士,也是在将自己的军,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参知政事一职上任用主战派,却还是推荐主战人士,也是在等自己批驳之后,没了好人选再推荐他两个弟弟。
西府枢密院的三个重臣推荐洪适和洪遵,这可能是真实意图。
但还有个意图,怕是在图谋四川宣抚使一职。
毕竟是守备四川,是北上的重要棋子,主战派的枢密院不可能不在意这个人选。
当然,这一点自己和枢密院一个立场。
话说,确实可以考虑洪遵和洪迈,这两人素有大才,就算两洪同掌东府,不也还有个汤思退可以制衡他们。
但是又想到洪适主战大于主和,洪遵和洪迈恐怕也差不到哪里去,如此的话,汤思退在朝中很可能独木难支。
赵昚又有些犹豫了。
所有奏呈一一留中。
但无论怎么说,这个事情不能拖延太久,在确定了追谥陈康的谥号为文恭,旨意送往陈康伯老家后,参知政事和四川宣抚使一职的人选,便正儿八经的隆重的提上了大朝会议程。
在大朝会之前,垂拱殿的小朝会已经为此争论过了。
当然没有结果。
是以大朝会上,汤思退、洪适、枢密院几人,再加上各自的势力,又一次开始了热闹的争辩。
赵昚很是无奈,只得一一细细听来。
最终也没吵出个结果。
反正这三方势力,不管是谁提出的人选,都会被人反对,这还是三王,六部尚书没有参与的情况,若是三王、六部尚书参与进来,怕是要像菜市场。
赵昚端坐在龙椅上,心里忽然就活络了,对啊,还有六部尚书啊!
为什么自己就非得听他们的人选。
朕可以从六部尚书中提一位啊。
兵部尚书汤硕就不说了,是汤思退的亲儿子,礼部尚书魏杞也不在考虑范围内,本就是枢密院的太尉,吏部尚书叶颙可以考虑,资格到了,而且确实有能力,户部尚书曾怀官职是够了,但资历还差点意思,难以服众,工部尚书王望北也有那么一点不够靠谱,此人性格太过温顺,他若是参知政事,怕是要被人拿捏得这个副相如同虚设。
剩下的人选便只能是刑部尚书诸葛瑾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