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这点小心思,或者是李凤娘哪点坏心思,李凤梧焉能不提防。
不过韩侂胄终究是个十二三岁少年。
有张观和史弥大坐镇青云书社,这小伙子日不了天。
反倒是一千贯会子挺实在。
按照当今大宋的物价,一千贯会子,大概能印几千本书了。
随着夏暖滟的书稿进度,刊刻印载《画皮》一事走上日程,并且成为青云书社的重中之重,李凤梧隔三差五便要去青云书社看一看。
当然,营销手段没有落下。
今时的大宋,大战初定之后,国泰民安——至少临安风华如是。
就算是大战中,说书先生在各大瓦子说的《婴宁》也在临安卷起了一阵风潮,何况如今四海升平,没有战事的和平年份。
是以李凤梧没有小气,先前和青云书社的说书先生拿了会子后,近些日子在各大瓦子说书,都会在开头或者结尾,又或者在中间精彩时刻,插上《画皮》的广告。
而近些日子的临安,安静得让人有些不适应。
钱枫两兄弟勾结义平庄作祟临安的案子尘埃落定,钱家一蹶不振之后,临安原本因为参知政事这个职位沸腾了几日,但随着官家请陈康伯出仕,临安又霎时安静了下来。
都在翘首以待,看这位相公会不会重新出来宰执朝堂。
陈康伯若是出仕,以他的资格身份和地位,哪怕只是参知政事,也能和左相汤思退叫板——不过大概没人不清楚,陈康伯若是出仕,那就是奔着制衡西府而来,哪会和汤思退叫板。
虽然临安貌似风平浪静,但三个皇子势力的人却清楚的知道,这不过是表象,在风平浪静的下面,是阵阵暗涌。
隆兴二年的寒冬,过得极快。
在官家旨意去了江西南路半个月后,传来消息。
陈康伯拖着病躯前来临安赴任参知政事。
听到这个消息,临安朝臣中,欣喜者有之,失望者更甚。
陈康伯既主战又主和,但他绝对不会庸附于任何一个皇子,其官场行事,皆为家国大事,无关争储。
这种消息,对赵恺和李凤梧而言,是好事。
对赵惇而言,也是好事。
但对赵愭而言,却是个不小的打击。
原本以为,诸葛瑾我能上参知政事,虽然诸葛瑾我很可能因为其女婿柳子承的缘故倒向赵惇,但他一走自己这方张杓还能得个刑部尚书。
现在好了,不仅丢了个参知政事,连刑部尚书也没拿下。
而随着陈康伯赴任,官家又一纸旨意降下,已经致仕的帝师史浩,知衡州事。
这一下朝野又愕然。
史浩和陈康伯一样,主张富国强兵等待时日恢复中原。
既主战,也主和。
当初就是他俩制衡张浚。
同样的,这位帝师也不会掺和到争储中来。
官家忽然起用这两位,意味深远。
一者是两位确实资格老,二者恐怕官家也是有着敲打三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