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梧点点头。
确实,以赵恺现在在赵昚心中的分量,一旦立储,首选必然是赵愭,其次是赵惇,根本不会考虑赵恺。
而一旦确立太子,再想翻盘,难愈登天。
万一这次赵愭不会病死了呢?
为什么宋金和谈一定下来,赵昚第二年就立了太子?
李凤梧不知道历史真相如何,但这应该和赵昚的雄心壮志被打击得体无完肤有关,隆兴和谈最后不仅割让了海泗唐邓四州。
最后加割了商、秦两州。
这让锐意北上的赵昚在隆兴元年末和乾道元年间无比颓败。
一时没了雄心,再被臣子一顿狂奏。
因此立储赵愭,便在情理之中了,否则刚登基两年就立储,怎么都说不过去。
一念及此,李凤梧盯着赵恺,“你得离开临安了。”
短期内,赵恺在立储一事上争不过赵愭和赵惇,那么就只能从赵昚这里着手,不能让这位君主失去雄心。
所以接下来的宋金战事,必须胜。
如此,才能让赵昚看见北上的希望,才能让他不生出立储之心。
李凤梧不得不如此选择。
一者是为了赵恺争储的希望,一者是为了自己。
赵愭或者赵惇登上太子位,自己都没有好果子吃。
所以只能助赵恺。
好在赵恺也没有让自己失望。
按照历史轨迹,这一次兵事因汤思退的缘故,导致两淮防线溃败,差点被金人打到临安,但李凤梧却不认邪。
我还就想逆天行事一回。
无论怎样,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看是否能守住两淮防线。
赵恺微笑点头,“我老师也是如此说。”
赵恺是皇子,虽然不像太子一般有专门的太子太师、太子少师之类的,但南宋皇室对皇子教育素来看重。
比如现在的赵惇,就有大儒王淮这个未来相公担任恭王府直讲。
当然,王淮最终能成为相公,也因他是赵惇老师的缘故。
而庆王府直讲范恪礼在历史上籍籍无名,显然不是因为无才,只是因为赵恺没能登上皇位而已。
正如史浩。
如果不是赵昚登基为帝,历史又怎记得他。
李凤梧看着赵恺,“关键是你,愿意去么,可要想清楚,开弓没有回头箭,赢了还好,若是败了,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
赵恺哈哈大笑,“守疆复土,本就是我赵家儿郎分内事,何惧之有。”
天子守国门。
我赵恺虽然只是个皇子,可也愿意为了大宋疆土,死守在国门上。
李凤梧感慨万千。
历史上的赵恺是个仁厚之人,在建康经过自己点拨之后,仁厚风气去了不少,多了三分锐气,让人很是欣慰。
如此,才能让赵昚所喜。
进取的君主怎会选择仁厚的皇子立储来守成。
如此,那便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李凤梧最后说了一句,“边关要不了多久就要起兵事,你自己去争取机会,嗯,当然,恐怕我也要被外放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