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57 能人窦融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出身外戚官僚家庭,比刘秀大9岁。

    他7世祖先窦广国曾经被前汉王朝封为章武侯。

    更为人瞩目的是,广国同志是时任皇帝、汉文帝的内弟,也就是皇后窦氏的亲弟弟。

    这个窦皇后不仅是文帝刘恒的夫人,还是景帝刘启的老妈、武帝刘彻的祖母。

    她本人就很有政治头脑和手腕儿,性格强硬果断,长期左右朝政。

    关于她在那刘家爷儿们、一群皇帝王侯面前指手画脚的故事,可能连地球人都知道。

    我们这儿要告诉大家的是,窦融同志的祖上也曾经因为老窦家这个女儿嫁得好而满门辉煌。

    窦融的高祖父在前汉宣帝时官至2000石,把家从常山(今属河北)迁徙到了平陵。

    窦融很小的时候老爸就去世了,老妈带着他们兄弟姊妹几个生活。但由于家底太厚、裙带太多、人脉太广,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和发展。

    青春年代的窦融,由于家世的原因,跟前汉王朝以及王莽政治势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他20来岁就做了强弩将军王俊的司马,他的妹妹做了王莽的堂弟、大司空王邑的小妾。

    我们前面说的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拥兵反抗王莽时,后者派王邑带兵镇压,窦融就是王邑手下随行的将领。

    在这场镇压翟义及其响应者、支持者的战争中,窦融表现突出,立下了军功,被王莽势力封为建武男。

    这个时候的窦融,在京城长安安了家,出入朝廷和官衙,往来于贵戚和高干之家,还广泛结交街闾豪杰,遇到事情喜欢行侠仗义。

    同时,在那个薄情寡义的年代,窦融极为讲究孝义,侍奉老妈哥哥至忠至诚,抚养弱弟精心呵护、无微不至。

    这就是我们给青年窦融的一个特写:一个新莽时期的政治才俊,一个黑白两道都吃得开的豪杰之士,一个孝子。

    但是,公元23年6月的昆阳血战,给了窦融极为沉重的打击。

    当时,青州、徐州一带起兵反莽的势力闹得很欢,他被王莽的太师王匡亲自点名,作为王匡的助手东去讨伐。

    没多久,莽军跟更始部队在昆阳对决。窦融担任大司空王异的随护,经历了莽军惨败的全部过程。在跟随王邑死里逃生、跑回长安的少数将士中,就有窦融。

    但是,这丝毫也没有影响窦融的仕途。

    因为我们曾经分析过的原因,当时王莽势力用人导向已经跟干部的个人德才和工作实绩无关,主要看这个干部是不是在裙带上、血缘上跟自己更近,在做人做事上是不是更加无耻、无能,在具体工作中是不是更善于把事情搞砸、把干群关系搞僵。

    由于窦融的妹妹是自己的小妾,所以,王邑大力推荐窦融担任更重要的职务。

    由于王邑是自己的堂弟,所以,王莽对王邑的建议基本上都采纳。

    就在昆阳惨败不久,窦融被王莽势力任命为波水将军,率军进驻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成为独当一面的军政大员。

    同时,窦融还获赐黄金千斤。

    这一段时期,社会剧烈变革,政权正在更迭,起义军长驱直入,窦融连遭败绩,而职务不断上升。

    我想,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念也在这时候发生了激烈的变化。

    在乱世求存,考验的不仅是实力,还有眼光。

    王莽失败时,窦融立即率部投降。他选择的投降对象是更始王朝的军事最高长官、刘玄的岳父之一、大司马赵萌。

    赵萌无能,但很得势,对窦融很器重,先是让他担任自己手下的校尉,后来又让他担任巨鹿郡太守。

    虽然王朝更新了,窦融不过是摇身变了一下,还是一方大员。但他并不满足。

    窦融很快发现,更始王朝的高干不过是乌合之众。这个王朝开张不久就病入膏肓了,它名义上是一个王朝,其实所能控制的地盘不过几个郡县大小,各地特别是东方还在无休止的战乱之中。他心里感到很不踏实。

    也就是说,这天下乱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时候还很难说;更始王朝散伙是必然的、只是日期难以确定。

    聪明的猢狲决不能等到大树倒了才跑!

    还是回河西吧!

    经历了这么多,窦融终于认定:河西,将会是自己退可以安身立命、割地自保,进可以与人争锋、讨价还价的可靠根据地。

    他这么考虑,主要原因是:

    其一,河西土地肥沃,粮草充裕,百姓殷实;

    其二,这儿人口众多,民风淳朴,是很好的兵源地;

    其三,黄河在这儿有天然屏障,一旦有突发、紧急的情况,切断渡口、控制要津即可固守;

    其四,在凉州12个郡国中,河西诸郡国的部队兵强马壮,而且较少参与中原和东方的兵事,编制完整、供给充足、实力很强,比如,仅张掖属国就有精骑兵上万,好斗、也善打;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是,他老窦家世代在河西做官,经营很久,人脉深厚,根基极深。

    窦融的高祖父做过张掖太守,曾祖父做过护羌校尉,堂弟做过武威太守,使老窦家成为河西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对,就回河西!

    窦融走了赵萌的门路,向更始辞去巨鹿郡太守,获任张掖属国都尉。

    窦融非常高兴,立即带着全家西去上任。

    张掖属国在凉州虽然不是很大的、人口也不是很多的,但他也很满意。

    世道太乱,一切都没头绪、说不准,所谓官位,对不少人不过是个名号,许多太守、县长实际也只能控制一个城池;但对于有些人,比如我窦融,官位也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可进可退的平台。

    平台而已,当然不是目的地,而是跳板和机会。

    瞧,放眼望去,社会人生大戏的舞台上,故事情节曲折,演员表演精彩,实在让人技痒啊!

    窦融一到河西上任,立即大展拳脚。

    他一上来就结交地方豪强,安抚百姓,对羌族等少数民族也采取友好政策,很快赢得了河西地区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这个时候,包括酒泉郡(治今甘肃酒泉)太守梁统在内的好几个郡的负责人,以及郡中的豪杰、才俊,都跟窦融接下了深厚的友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请大家注意梁统,他虽然出场不多,但身份特殊,后来跟刘秀做了儿女亲家。

    不久,更始王朝破产了。

    一天,窦融和梁统召集其它几个郡的负责人开会,商量对策。

    到会的除窦融本人外,有:2个郡的主要负责人,即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库钧,3个郡的军警首脑,即酒泉郡都尉竺曾、张掖郡都尉史苞、敦煌郡都尉辛彤。

    在会上,大家谈得非常投机,反正都是哥儿们,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事儿都可以商量。

    窦融说,现在天下动荡,我们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转眼之间,河西这5个郡就会跟中原隔绝,孤立于羌胡等少数民族之中。我们如果不同心协力,就无法自保,如果大家权力平等,就会群龙无首。我们应该共同推举一个人出来,担任大将军,主持5郡大局,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决定我们的行动。

    大家一致赞同。

    但是,大家都是哥儿们,对于谁来当这个大将军,都不好意思,就互相推让。

    客气了一番,大家一致推举窦融。

    窦融兄弟,你老窦家世代在河西为官,人脉丰厚,威信很高,广大干部群众都信任你、敬仰你,就是你吧!

    窦融也没作太多的客气,接受了。

    对于这次极为特殊的政治会议,《后汉书》是这样记载的:

    “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

    由于武威太守马期和张掖太守任仲没有参加会议,平时这俩人也不太合群,会后,窦融哥儿几个就共同写了封信,书面告诉俩人会议的决定。

    马期、任仲知道自己玩儿不过窦融哥儿几个,立即交出太守的印绶,跑了:好的好的,我们走了,不耽误大家工作了!

    窦融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迅速建立起自己主导的政治体系,任命这5位哥儿们分别为5个郡的太守。

    其中,改任一位,梁统改任武威太守,武威的同志没来开会,我们这是收复这个郡,老梁你去吧;留任一位,即金城太守库钧;另外3位哥儿们在本郡就地提拔,即竺曾为酒泉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辛彤为敦煌太守。

    至于窦融本人,仍然担任张掖属国都尉,直接掌管上万特种兵,新建立一套工作班子,在自己的领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