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基础型)。
顺便提一下,“美洲狮”轮式装甲车(实际上是基础型,不过赫斯曼还是给它起了“美洲狮”的代号)出现的比历史上要早的多,主要原因当然是需求巨大——历史上40年也开始研制了,不过因为需求不大,所以拖拖拉拉到43年才投产。
但是现在德国控制了中东,意大利和法国控制了北非。而且非洲作战和印度作战也都提上了议事日程,另外德国还在南美洲的圭亚那插了一脚。在这些地区,德国面对的敌人没有大规模的装甲部队(除了英国在印度的第7装甲师有少量没有用的巡洋坦克),因此德国也不需要给派往那里的部队配属大量几十吨重的大坦克。重量轻、机动性好、维护保养比较方便的“美洲狮”八轮重型装甲车的用处显然更大。所以“美洲狮”也就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研发项目,得到了比较充足的资源,进度也快得多。
而这种“美洲狮”轮式装甲车实在非常合适当下的日本陆军。现在推出的“美洲狮”只是装备了20mm机关炮的基础型,历史上这种轮式装甲车可是能装备50毫米L/60火炮和75毫米L/48火炮的。这几乎就是一辆轮式坦克啊!
所以赫斯曼让国防部兵器贸易局把设计中的装备50毫米L/60火炮和75毫米L/48火炮的方案一并给了日本。并且强烈建议他们进口和仿制该类车辆。
同时,赫斯曼还向日本人大力推荐“黄鼠狼”2坦克歼击车。并且建议日本陆军利用现有的97式中战车的地盘安装75mm口径突击加农炮(德制或日本仿造),形成日本自己的“黄鼠狼”。
这实际上是个非常讲良心的方案,因为机械化装备实际上是个“易耗品”。只要开动起来就会有磨损,使用的时间久一点各种故障就难免了。要打起来的话,对维修和零部件的需求就更多了。
如果德国向日本人提供一些他们无法“吃透”的装备,比如虎式坦克、犀牛坦克歼击车或者在战场缴获的T-34坦克、KV系列坦克,日本人是无法大量使用他们的(这种东西可以给日本参考,但绝对无法让他们大量使用)。否则光是维修和后勤的压力就足够把日本机甲部队的指挥官急死了。
所以日本陆军与其装备一堆很难使用的高档坦克,还不如装备一些和日本工业实力相适应的实用型机械化装备。
……
“大将阁下,服部君,这次本官的欧洲之行获益良多,不仅拿到了德国最强大之虎式战车的样车和图纸,而且还有了在短期内提高日本战车实战效能的方法。”
细见惟雄少将是随船押送从德国采购的装备一起回来的,除了“老虎”、“犀牛”、“黄鼠狼”、“美洲狮”和“黄蜂”之外,他还从德国带回来了KwK40型75mm坦克炮的样品和图纸,还有KwK40型75mm坦克炮使用的各种弹药的样品及图纸。
所以他见到杉山元大将和服部卓四郎中将的时候,是相当得意的。
“哦?”杉山元点点头,“是装备虎式坦克吗?”
“不是虎式,而是改装97式中战车,可以将它们改装成类似德国‘黄鼠狼’坦克歼击车的式样。就是把炮塔拿掉,将一门KwK40型75mm坦克炮安装在97式的地盘上。这样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足以支撑在昭和18年实行澳大利亚陆上作战了。”
97式中战车是1937年定型,1938年开始少量生产的日本标准的中型坦克。从1940年开始,因为战争迫近的缘故,日本开始加紧生产97式中战车。40年生产了361辆;41年生产了512辆;从42年开始又生产97改,截止9月份共生产了402辆。加上38年、39年的产量,差不多有1400辆97式和97改,现在还能用的97式和97改超过1000辆。其中97改的性能还凑合,有一门纸面数据不错的47mm炮。而97式则照着“黄鼠狼”坦克歼击车的样子进行改装。因为“黄鼠狼”是10吨左右的轻履带战车,97式是15吨左右的战车,因此仿造“黄鼠狼”进行改装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另外,“美洲狮”轮式装甲车因为是一台汽车,生产制造的难度比坦克小了很多(相对日本而言,日本战前也没有发展拖拉机工业的必要,而轮式车辆还是能够自产的),仿造应该不难。所以细见惟雄少将也有一个生产“轮式突击炮”的想法,以“美洲狮”为基础,生产日本自己的“东洋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