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忠将张三和李铁柱等高级军官请进自己的中军大营,稍事休息了一会儿,便开始了喋喋不休的抱怨。
“先生!从民府调个管事过来吧,属下实在是忙不过来啊,每天从早到晚就是各种的杂事,连训练都没有时间抓,属下不是民事官,对民府的运作又不是太了解,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生怕一个决定失误酿成大的损失,又时刻担心哪里出了问题。十多万人的调度管理,每天经属下手里批下去的钱粮不计其数。好在磕磕绊绊的没有出什么问题,公路的施工进度也没有耽误。”
张三对于黄维忠的抱怨也是无可奈何,摊子越铺越大,人才培养总是总是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人力资源总是捉襟见肘,这不仅仅是管理人才缺乏,就是普通劳动力同样不够使。
十万人听起来挺多,放在一千二百里长的工地上,平均一里合不到百人,再减去做后勤工作的妇人,一里的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在没有工程机械的明代,全靠人力堆,修路的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这也多亏了从建奴手里打劫到的人口物资,这些物资就地转化成了修路基金。其中最重要的粮食足够这十多万人吃两年,这大大的减轻了希望营民府的负担。这也是张三敢向赵用贤提出扩军的底气。
黄维忠独自支撑着这么大的一个摊子,也真是难为他了,毕竟黄维忠不是张三这样的心里还装着一个灵魂的妖孽,他只是个普通的青年,只是比别人更聪慧了一些而已。
面对焦头烂额的黄维忠,张三也很心疼,让一个刚刚二十多岁的青年承担这么大的压力,自己于心不忍。而且自己一直强调军民分离,军政分离。
黄维忠这样军政一把抓,长久来看并不是好事。虽然现在黄维忠等人对于张三足够忠诚,但是也要防患于未燃,不然等到事情发生了再补救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张三承诺黄维忠,回到宣府第一件事就是为关外安排主管民事的主官,工地的问题就交给建设司管理。以后二旅扩编之后的防区就是东部蒙古草原,并且配合第四混装旅对越过乌拉尔山的罗刹人进行拦截打击,摧毁乌拉尔山以东所有的罗刹人。
如今希望营的重点经营方向就在北方,整个蒙古草原都必须成为希望营的后花园。
给黄维忠吃了定心丸之后,张三看时间还早,便让黄维忠带着四处转转,查看一番承德城的建设情况。
此时的天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工地上干活的劳工开始陆陆续续的回到营地。
负责做饭的女人们,开始推着推车为劳工们分发食物,承德城这里由于要建城,劳工比较集中,整个工地有上千人同时劳作,这些劳工们以五十人为一队编组,每一辆推车上装载正好是五十人的分量。
打饭的时候往往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这时候所有官兵都会打起精神注意盯住每一个人,所有劳工有任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