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满仓走过去问。
看着老头总觉得似曾相识。
“老哥,这是容刚的家吧。”
“是啊。”
老两口脸上一喜。
“我找我们儿子。”
“容刚是我儿子,怎么成你们儿子啦。”
“不是不是,老哥,我们找杨树,杨树住在容刚的家里。”
容满仓盯着老头左看右看,一拍大腿。
“我说咋这么面熟呢,你是杨建国啊,我是容满仓啊,你三十年前在村里住,不记得我啦。老弟啊,好几十年没见面了,你怎么抽抽啦?”
赶紧拉住杨爸爸手,杨爸爸早年下乡就在村里,这也算是回到第二故乡了。那时候下乡的知青和村里人的关系都不错,年纪差不多,虽然多年不见,面容有些改变,还是认出来了。
杨爸爸一下就想起来了,看见年轻时候的老哥们,特别激动。
“记得记得,容刚过年时候去我们家,说过你。我那时候就说,这世界太小了,咱们都老了,儿子还都成朋友了,好多年没见了,老哥,你发福啦。”
“快快,屋里坐。到家了,别客气,那俩兔崽子不在家,都忙,我这就打电话让他们回来。这是杨树的妈妈吧,弟妹你好啊,孩他妈,孩他妈,家里来客了!”
刘桂花赶紧擦了手出来,这可是亲家啊,大老远的接出来,拉着杨妈妈的手,老妹妹,怎么来的呀,辛苦啦,大热天的赶紧歇会。
“我上个月退休了,在家坐不住。过年的时候杨树一直说现在村里变化多大,我这就心痒痒了,大半年没看见孩子就来看看。哎,谢谢啊,不用忙活了,老嫂子,我不见外的。”
杨爸爸接过刘桂花拿来的茶,坐在堂屋的客厅,杨妈妈四下打量着。
“我还以为这孩子报喜不报忧瞎说的,没想到住的真不错,我们家树儿让钢子费心了。”
不管是装修,还是屋内的摆设,比他们家都好。
“费啥心啊,这都是应该的,老妹妹你坐,我这给那俩孩子打电话去啊。”
容满仓和杨爸爸忆苦思甜。
“几十年前那村里啥样子啊,变化也太大了,我还跟我老伴说西山村我熟悉得很,摸着都能摸到家里来。到了村口,我都不敢进,以为走错地方了呢,也不敢认人了,怕认错了。”
“都是咱儿子们的功劳。”
刘桂花躲到厨房去打电话,琢磨半天先给容刚打。
“杨树爹妈来了,就在咱们家坐着呢,杨树爹妈知道你们俩的事儿不?要不要我和你爸嘴风紧点?还是我们直接说呢。”
“我靠,他们怎么来了?”
容刚本想着中秋节把那老两口接过来,谁知道那老两口自己来了,这计划不就大乱了吗?
“先别露呢,我有计划。这就回去,妈,你准备午饭,多整几个菜啊。”
“那你从城里带点螃蟹大虾的回来,大老远的来了整俩硬菜,把他们老两口伺候好了,你和杨树的事儿就好办。”
“好好,我这就去买。”
容刚也不管接下去还有多少事儿,快速的去水产市场,到自己地盘了,绝对让老丈杆子吃好喝好啊,伺候好丈杆子那就是讨了媳妇儿的欢心。
“我们家杨树住在这里真是给容刚添麻烦了,那孩子又馋又懒,还不会做家务,都是我和他爸惯坏了。老哥老嫂子,你们教育出来的容刚是个好小伙子啊,我们全家都很喜欢他。”
“我们家也喜欢杨树,这孩子特别贴心,脾气还好,和容刚的感情也好,他和容刚的事儿我们……”
容满仓要说,我们都不管了,小年轻的怎么样我们都支持。
让刘桂花一把掐住了腰。
“哎哟。”
直接掐了半截话,杨爸爸杨妈妈赶紧问。
“老哥你怎么啦?”
刚要对刘桂花说,你掐我干嘛,刘桂花对他一使眼色。
“杨树这孩子我们家人喜欢,整个西山村就没有不喜欢的,都说有这样的村长是西山村的福气呢。老妹妹,你们来了就多住几天,家里屋子多呢,你们三口子也好好团聚一下,这都去年的事儿了,杨树喝多了拉着我说,想妈妈了,那把我心疼的。”
杨妈妈眼圈一红。
“我就说不让这孩子出来太远,他爸非说要来锻炼,好了吧,一走几千里,想孩子了都不能看见。”
“这不是挺好的吗?行了啊。”
杨爸爸拍拍杨妈妈的手。
“累不,要不要去躺一会?东屋收拾得特别干净,老妹妹去歇歇。”
刘桂花拉着杨妈妈要去东屋。
“咱们镇上没有旅馆,干脆就住家里,别客气,就当到自己家了。我和他爸不在村里住,这里就是刚子和杨树住呢。”
容刚干净,哪哪都收拾得特别整齐,就是没人住炕也是扫得特别干净。
杨妈妈和刘桂花坐在炕头,老姐妹俩手拉着手聊天。
“我们刚子脾气不好,他一个人在村里住,多亏了杨树照顾,这俩人感情也好,跟亲哥俩似得。”
“刚子还救过我呢,过年的时候我差点让人撞了,是刚子帮忙我才没出事儿。老早就想来谢谢你们,你们一家子都是好人,杨树在你家我特别放心。”
刘桂花有些咬牙,行啊,兔崽子,老早你就下手了啊。
容满仓和杨爸爸聊着。
“我也是挺长时间不回村,一进村,我都不相信这是咱们以前那个西山村了。你还记得不,年轻那会你喜欢咱们村的王二丫,差点就做了西山村的女婿。”
杨爸爸有些不好意思。
“王二丫他爸嫌弃我啥都没有,那不就分了吗?现在她啥样了。”
“王二丫现在都有孙子啦,嫁到镇上去了。”
第二百四十八章 买好菜给老丈母娘吃
“哎,物是人非啊,多少年了,再回到村里熟悉又陌生,我以前住的那家老刘大哥还在不在?”
“没啦,三年前就没了,都老了,你看你,有白头发了,你看我肚子都这么大了。”
忍不住唏嘘,三十几年,这算第二故乡,近乡情怯,熟悉又陌生,街道变了,人变了,以前熟悉的人也都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