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会万劫不复。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人离开国营工厂,就在附近开办起十多家生产同样设备的私人企业。
而且这些私营业主为了自我保护及得到政策上的支持,便将自己的企业“挂靠”在乡镇集体上,每年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其余的资产处置则一切自主。
可这些私人小厂仅仅只是挂靠,没有经过行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或立项,没有完备的质量检测手段,没有完善的防射线污染设施,没有完整的技术文件、产品图纸、工艺要求。
可就算是如此,它们依旧野蛮地与大厂抢食:先到大厂挖人才,工人兼职每月300元,技术员800元,调试一台设备外加500元;
然后大厂里的设备、零部件老是失踪,转个身的功夫,这些东西就在小厂里出现。
大厂花大钱刚研制出新的产品,过不了多久,图纸就出现在小厂厂长的办公桌上;
大厂用美元与外商结算,小厂们则可用人民币,而且价格还便宜很多;
小厂到处挖大厂的客户,拉交情,给回扣,弄得客源日日流失;
最后连大厂的营销员也被小厂拉拢去,因为小厂给出更高的提成,甚至还打出“卖出十台,可以给一套房子”的口号。
在如此野蛮的生长模式下,整顿自然是必不可少。
尽管野蛮生长得到遏制,也给很多民营公司造成困扰。
银行业与这些公司都是相互挂钩的,因为这么大的银行,不可能只是靠着那点散户赚钱。
然而商业的环节都是互通的。
一旦与银行有债务关系的公司被整顿,那将会导致这笔款成为死账。
毕竟到时候你也不知道要找谁来还这笔钱。
所以要想迈开步伐,还得要顺应国策。
不是脑袋一拍,就能各种吊炸天。
刘炳秋认真回复道:“董事长请放心,我一定会把这件事事情处理好,保证要不了多久就能完成任务。”
“好,那么这件事你来主导,一切全权交给你负责。”
送走刘炳秋,苏辰在认真思考之后,确认自己目前除了银行业,内地暂时是没有什么口子可以放开手脚的。
倒不如先在香港发展,尤其是卫奕信这个家伙没事老出来给他找麻烦。
想要这家伙安分点,还得需要些准备。
苏辰准备抽个时间去拜会卫奕信,让丫的别老是没事找事,不料过完年又回到上海的于夏亲自从上海送来一封信。
写信人姓朱。
去年年底的时候,这位就明确要求加快上交所的筹备。
而写信给苏辰,则是有些东西希望苏辰能去上海面谈一番。
即便是准备去拜会卫奕信,但收到这封信之后,苏辰便打消去拜会卫奕信的念头,开始为前往上海而准备。
不过也没什么好准备的,就是跟老婆们说说自己要出远门,让她们照顾好儿子巴拉巴拉之类的。
在香港陪老婆过完元宵节后,苏辰就启程前往上海。
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