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重点高中,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而且一直是那样。
后来他们让我留在家里而自己去下乡了。我觉得这是我学习不好的缘故,我初中毕业就进入工厂了,但我一直在看他们留下的书,而且我还跟一位音乐老师学习弹吉他,学习各种乐器,慢慢地就喜欢上了音乐,喜欢唱歌,进而喜欢自己写歌……但我总觉得不如我哥和我姐的水平。”
刘主任看着周秉昆说道:“哎,慢慢来,不要自满,但要自信。我听谢团长说,你创作了一些非常不错的歌曲,我可以看看吗?”
周秉昆连忙摇出那本日记本:“我带来了。”
袁大姐适时地说道:“秉昆,你得多跟刘主任沟通学习,刘主任家学渊源,是咱们吉春市、东北三省着名的诗人、作曲家,写了很多的歌曲和诗词,受到过省领导的接见。”
刘主任露出一个矜持的笑容,接过日记本翻看。
袁大姐在那边开玩笑地说道:“你这学历也得加强学习,抓住机会多与刘主任沟通啊!”
周秉昆也算是心思灵通,不像原主那般木讷:“能够向刘主任请教学习,那感情好。”
他从系统那个礼包里得到的可不仅仅是歌谱和一付好嗓子,还有唱歌的技巧和很多音乐知识,所以他并不打怵讨论音乐方面的知识。
此时得到袁大姐的提点,他就真的挑了几个文学上的理解和不懂之处向刘主任请教。
面对周秉昆的问题,刘主任很是轻松地就解释清楚,毕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文化人。
两人很是一番交流,袁大姐也不打扰,默默得在旁边听着。
其实周秉昆在文学方面的知识有前世的积累,也有从礼包中学到的一些,副汇贯通之下,也形成了自己的一番见解。
刘主任见周秉昆的见识很是不凡,说出来的话也很有内涵,很多词汇也是第一次听到,两人越说越起劲儿,反倒将周秉昆冷落到一旁了。
刘主任是老派文化,他深知这个时候的工厂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虽然有爱好文学的,但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认字的有,但真正称得上对文学有所了解的却是寥寥无几,周秉昆身处工厂那种环境下还能够坚持学习,坚持创作,他觉得这个年轻人真的很不错。
袁大姐笑着说道:“刘主任,没想到你们今天谈得这么投契,秉昆,以后你得管刘主任叫老师了。”
虽然是刚入职,但有着前世经验周秉昆知道每个领导与下属亲近都是有门槛儿的,刘主任文学素养确实很高,比他这个‘速成’的人才底蕴更深厚,所以他真的不介意以学生的身份向刘主任请教。但问题是,现在这个时候,恐怕所有的老师都不敢轻易为人师表,太危险了。
果然,听到袁大姐的话后,刘主任微微一笑,“我可不敢妄为人师,不过今后都在一起工作,秉昆若是有什么觉得可以探讨的东西,咱们也可以一同探讨,取长补短嘛。”
袁大姐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她口风一转:“那也不错,那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