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 勇立万军韩世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宋淮南西路招捉使李成不愧是应运乱世而生的枭雄,把握时机浑水摸鱼的能力远远超过一般军头。

    其人趁着同军兵威临安朝廷急诏全国兵马勤王的难得时机,兵出光州,强占南面的黄州罗田、蕲春两县,一举突破了朝廷对其部的封锁。

    若不是大打出手的同宋两国出乎意料的迅速媾和,导致李成的扩张计划中途搁浅,其人完全有可能借机冲破重围,进入财赋重地江南大展拳脚。

    朝廷送走同军后,便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国内问题。

    李成审时度势,主动停止了扩张,却不愿退回光州。

    彼时,大宋刚刚遭遇连番大败,残存的军队士气大挫,各地民心也因此而动摇,正是急需稳定内部的关键时刻,不宜轻动刀兵。

    而且,李成部兵马战力可观,真要是撕破了脸皮与之大战,朝廷也未必讨得到好。

    赵桓无奈之下,只能下诏承认李成率部勤王的功劳,并劝其人自己撤回防区。

    李成好不容易打出来,自然不愿就这样退回去。

    其人乃以朝廷拖欠本部军饷军械为由,赖在黄州不肯走。

    双方僵持不下,兵部尚书路允迪建议朝廷一面与乱贼讨价还价,一面悄悄调集各地勤王兵马,待重兵云集后,再逼迫李成就范。

    赵桓从其请,命枢密院重新调整军队部署。

    其中,扈从太上皇南下的胜捷军返回后,也参与了围堵光州兵马的行动。

    “胜捷军”其实并不是朝廷设定的禁军编制,乃是统率西军多年的童贯为了自身安全,亲自挑选组建的一支精锐亲兵,兵力最多时有三万人。

    其部装备精良程度远超其他各部,且各级军士是大宋战力最强的西军再选精锐。

    胜捷军本应该作为勤王平乱的绝对主力,只因是道君宠宦亲自组织的嫡系兵马,而不能让当今朝廷放心,便被部署在“内线”位置——颖州。

    实事上,胜捷军的军纪确实相当差。

    其部驻守颖州期间多有扰民之事,导致地方怨言不绝。

    但要说胜捷军比起朝廷其他兵马的军纪更差,还真是言过其实了。

    大宋禁军的军纪只在钱粮赏赐都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勉强谈得上些许。

    不然的话,就算是以善于治军的将门而言,也别想跟麾下丘八谈什么军纪。

    胜捷军在童贯手中不差钱粮,军纪便是勉强说得过去。

    等到朝廷收拾童贯之后,胜捷军便成了需要防备造反的对象,压缩其编制,拖欠其粮,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李纲以御下不严之名斩杀胜捷军统制官焦安节,其实与朝廷以祸国奸臣之名诛杀童贯的根本原因是一样的。

    都是除旧换新消除隐患的必然举措,目的都是为掌控时局。

    正常情况下,只要钱粮到位,加上手法巧妙,未必就不能借此机会,除掉其军中的部分军头而得到一支强军。

    但李纲行事过于操切,且忽略了低贱的士卒也有各种复杂情绪和安全需要,后续工作没有做到位,才导致了这起本应该可以避免的兵变发生。

    李福率部作乱后,也知道自己仓促起事难成大事,曾暗中派人联系人在黄州的李成,希望与其联手,反了这窝囊朝廷。

    但李招捉虽然与朝廷的关系微妙,却始终都没有公开造反。

    其人身份半黑半白虽然招朝廷忌讳,行事却远较造反后更加灵活,更看不上这些头脑一热就搞事的家伙,乃拒绝了李福的联手建议。

    李福势孤力寡,担心朝廷调集兵马围剿自己,只能放弃幻想,沿着颖水东进,流窜至寿春府及濠州作乱,以壮大势力。

    其部初时仅有两千余惶惶不安的乱兵,除之不难。

    但朝廷兵马被李成阻隔,牵一发而动全身,皆不敢轻举妄动。

    而李成也需要有这么一个傻大胆扯旗造反,为自己分担来自朝廷的压力,乃放任李福在自己的后背的搞事。

    如此一来,兵力本来集中的淮南路便出现了大缺口,让李福部乱军得以迅速扩张。

    李纲担心事态恶化而导致形势失控,只能如实上奏朝廷,请天子再降圣旨先稳住李成,再调集重兵围剿李福。

    首相吴敏乃是李纲的政治盟友,其人同样不习兵事,却知道朝中政治斗争的严酷。

    彼时,道君朝奸党基本被清除,大宋面临的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却一个都没有解决,没了奸党,朝中众人的怨气便很自然地指向了并无殊功的首相。

    吴敏本身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为了保住李纲,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便只能尽力淡化李福部乱军造成的危害,并写信给李纲尽快平定动乱。

    由是,淮南军情急如星火,临安朝廷却是稳如泰山。

    等李纲勉强稳住李成后,李福部乱军已经扩张到了庐州、滁州等地,并裹挟兵马四万余人,表面实力已经远超李成。

    数量如此庞大的乱军究竟能不能打另当别论,至少,内忧外患的大宋朝廷已经没有能力再强行剿灭这么大的武装了。

    若任由乱军继续南下,再渡过长江进入江南,形势将越发不可收拾。

    两淮路形势糜烂至此,负有宣抚地方之责的李纲束手无策。

    其人意识到自己真的要做历史罪人了,只能提前写出请罪书,准备万一事有不谐,便恳请朝廷降罪责罚。

    到了那个时候,也只能一死以谢天下了。

    没想到,前线却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意外的好消息:

    李福率乱军东渡来安水,欲要攻击真州以取得渡江点。

    恰逢裨将韩世忠率千余众迂回到李福部渡河点,其人奋勇当先,直入敌阵。

    乱军虽众,却为韩世忠武勇所慑。

    双方大战多时,乱军不敌,只能撤退,官军却紧追不放。

    乱军一直逃到清流水,李福自知不能再跑,只能硬着头皮回师迎战,被韩世忠斩于阵中,余部大恐,尽皆弃甲而遁。

    韩世忠关键时刻的一战胜利,不仅救了李纲,也救了大宋。

    贼首授首,乱军必不能持久。

    本来报了求死谢罪之心的李纲当即撕掉请罪书,改为韩世忠报捷,并令其余各部抓紧合围,勿要使乱军再度流窜。

    庐州庸安镇。

    乱军营地外,苏格、楚国璋二人拦在了韩世忠的马前。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