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赣(字延寿)曾预测他:‘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后他果因触犯权贵被汉元帝以‘诽谤政冶’罪处死,时年四十岁。
京房是易学承前启后的一代大家,他开创了今文《易》学‘京氏学’。京房的《易》学得之于焦延寿。焦延寿讲《易》,喜推灾异,以自然灾害解释卦象,推衍人事。京房从焦延寿学《易》,深得焦氏《易》学‘真谛’。
他把焦延寿以灾异讲《易》的做法推向极端,到处宣讲,以之干政,使《易》学此一流派在当时声名显赫,对后世影响极大,以致人们把这一流派称之为今文《易》学‘京氏学’。但这却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大概在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他走上仕途,不久,‘西羌反,日蚀,又久青,亡光,阴雾不精(清)。’京房趁此机会,‘数上疏,先言其将然,近数月,远一岁。所言屡中,天子说之。’通过讲灾变的方法,京房获得了元帝的信任。
京房讲灾异的目的在于参政议政,推行自己的政冶主张,为此而得到汉元帝的信任,但此举受到中书令石显等仇视,最后被排挤出朝廷而被迫害。
京房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学说却代代相传,民间十分盛行。东汉晚期,又出现了一位易学家郑玄,字康成,山东高密人。他不喜欢当官,反而喜欢易学,他精研周易,发展了京房的学说,创立了‘五行生成说’,一生著述百万言,但没流传下来。
不过遗憾的是,郑玄在官渡之战,袁绍逼其随军,病死途中。与郑玄差不多同期的还有一位预测家荀爽提出了‘阳升阴降’学说,对解释易和发展孟氏易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对实用易意义不大。
孟喜、京房、郑玄、荀爽,都是孟氏易的代表人物,后世甚至现代六爻都是沿用孟氏易,特别是京房易,后世六爻在学术理论上没得大的实质性的超越。”
彭巳丁渊博的学识,口若悬河的口才,一时把二人带入汉朝、三国的历史。不知不觉三人又来到前两天看中的另一处门市,通过摇卦得出财运、业务一般,不好不坏,似乎和双星到山的分析差不多。
但是这个门市有一个好处,宽大,使用面积超过80个平方米,而且价格便宜,租金一年6000元,只贴了地板砖,其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装修。
而且装修好了,李虎可以不用租房,直接在里面住。从价格上,怎么看怎么算,都划算,因为在渝州租个一室一厅的有家具、水电齐全的住房一年也得四、五千。
三人一合计,鉴于价格便宜,决定租下来,因为似乎当住房都不吃亏。至于风水欠缺处,就只有调了。
当晚,三人兴奋不已,决定分工,彭巳丁负责设计、风水策划,张泽军去开公司跑手续、请人装修,李虎跑堂、督促装修。
张泽军的效率很高,请了一个财务公司通过一些关系把公司的手续很快跑下来,连公章也雕刻好了,名字叫“渝州市北斗星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北斗星公司”。独资小企业,彭巳丁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李虎为监事兼策划部主任,张泽军为经营部经理。
门市完全简装,也很快搞定,花费不到2万,注册资金10万,办公用具、李虎的生活用品、床、吉祥物、风水法物1万多,把彭巳丁的积蓄基本用完。但万幸没有向张泽军的叔叔借钱,而注册资金的10万也可以随时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来。
一切事毕,三人急不可待,在早测好的良辰吉时,把付小军、雷民辉、谭志远、肖建国、张民等请来,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业仪式。
从此以后,彭巳丁多了一个称呼“彭总”,而李虎、张泽军也分别改为“李主任”、“张经理”,三人一时踌躇满志。
在开业的时候,收了3000多元红包,就作为公司的日常开支。虽然很寒酸,但三人却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而这时,彭巳丁的书《四柱揭秘》,通过找人情、走关系联系的出版社,书也印刷出来了,共3000册,花了4万多。由于是自费出书,出版社只负责销售极少部分书,大部分书由彭巳丁自销。
结果公司开业还没赚到一分钱,第一笔开销就从账户,即注册资金取出4万多。当彭巳丁、李虎拿到新崭崭的书,既高兴,又伤感,这既是心血,也是钱呀!4万多元,在一个经济差一点的地市级城市可以买一套好房子了。
三人再次分工,张泽军跑首都、东北、两湖、两广去推销书。临走之前,张泽军给彭巳丁出了一个馊主意:
“师父,我们这些书不一定只拿到正规新华书店,书摊更要大量去推销。其实地摊书买的人还多些,我建议给新华书店12元一本,但地摊就3元或4元一本。”
彭巳丁有点犹豫,算了算账说道:
“一本书带书号造价14元,12元一本我们每本要亏2元,加上托运的话每本直接是亏了2.5元,3000册就亏掉7千5。如果拿到地摊,一本亏11元,就亏去3万3千,李虎回到他老家,可以在县城买一套房子娶媳妇了。”
李虎一听,满满的心痛,也悲悲的说:
“太亏了,师父的书这么好,买40元就值。”
张泽军却说:
“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你书再好,卖不出去,别人不了解,也是一堆废纸,我们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师父的本事,这就当广告费。”
彭巳丁思索了下,权衡利益,狠狠心,痛苦的下决断:
“就这么办!张泽军,再给你预算1万差旅费,你到全国去推销书。走到旅游景点,该耍就耍,该吃就吃,不用给公司节约,但务必把书尽快推销出去。
如果接到一笔书单,立马告诉李虎,李虎不得耽搁,保质保量的发货。如果书不够,我到出版社申请第二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