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梁昭明太子萧统蒐求陶渊明遗世作品,编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為之作传、序。
五言诗:《归园田居》、《和郭主簿》、《於西获早稻》、《怀古田舍》、《桃花源》并序 (序被通称為《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责子》、《述酒》、《蜡日》、《杂诗》十二首、《咏贫士》、《咏荆軻》、《读山海经》十三首、《輓歌诗》三首等。
辞赋:颐和园长廊彩绘:渊明爱菊《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并序。
文:《五柳先生传》、《晋古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与子儼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员文》、《自祭文》。
偽托:成书於南朝的志怪小説《捜神后记》十卷旧题為陶潜撰。鲁迅认為「陶潜旷达未必拳拳於鬼神,盖偽托也」。。
北齐阳休之编陶潜集十卷中收入《五孝传》、《四八目》。纪晓嵐《四库全书提要》指出《五孝传》、《四八目》是偽托。
註:《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文艺理论巨著,也是一部理论批评著作,完书於中国南北朝时期,作者為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体大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极為广泛。
《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入定林寺的后期所写,是「齿在踰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帮助僧祐整理佛经,有学者认為《文心雕龙》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饶宗颐〈《文心雕龙》与佛教〉说:「他的文学理论之安排,却建筑於佛学根基之上。」僧祐所使用的「原始要终」一词,在《文心雕龙》之中共使用四次。
日本学者兴膳宏例举《文心雕龙》与《出三藏记集》的相似处。其实《文心雕龙》全书受《周易》二元哲学的影响很大。
刘勰不满意当时形式主义的创作,也不满前人细碎片面的文学批评。他有感於当时选文漫无準的,有志立言:建立一个文学理论体系。
《文心雕龙》弘扬儒家思想,前五篇包括「原道」、「徵圣」、「宗经」、「正纬」、「辨骚」,重点在阐述儒家思想,提倡儒家的文学观点,以矫正当时不切实用的文风。
《文心雕龙》主张文质并重,要求内容形式并重兼备;优秀作家的作品,要能达到「文不灭质,博不溺心」的地步。
书中提倡自然的文学,以矫正当时雕琢yin滥的文风;提倡真实的文学,以矫正当时无病呻吟的文风;并提倡文学的创造,以矫正当时剽窃因袭的文风。
《文心雕龙》论述文学与环境的关係,认為文学受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影响。
刘勰以前的论文家如曹丕、陆机,都以天才為文学创作的决定因素。刘勰一方面承认才性的重要,但他也认為文学的种种变化,主要是由於外面的社会环境,即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繫乎时序」。
他还注意到气候、时令与山川风景对作家的影响。
《文心雕龙》建立批评论。有关批评家的修养,在「知音」篇,刘勰提出批评家要博识,提高鉴别能力,「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有关批评家的态度,刘勰认為不能贵古贱今,不能崇己抑人,必须放弃主观好恶的成见。
有关批评的标準,刘勰提出「六观」,「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变,六观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
《文心雕龙》探讨了文体的流别,并初步建立用歷史眼光来分析、评论文学的观念。书中阐发了质先於文、质文并重的文学主张,比较全面地说明内容和形式的关係。
从创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总结创作的经验,并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文心雕龙》引起后世对重形式、轻内容之文风的批评,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亦有所啟示。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