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浩夫妇当初出事的地方,就在潞州郡不足百里的地方,他们当初可能就是途经了潞州郡,可能发现了了不得的秘密,这才被庭前燕派强者追杀。”古千杭道。
随后,庆言便把当初庆言所推测的给铭献帝阐述了一遍。
如庆言所说的那般,潞州郡粮食的崩盘,极有可能与庭前燕有关。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粮食被人大量采购,才导致的粮价的水涨船高,而那些被收购走的粮食,又去了哪里?
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
随后,古千杭把这件事情往相邻的北漠郡上稍加引导,铭献帝便顺着这种思路开始深思起来。
“你们觉得,九皇叔为人如何?”铭献帝突兀开口,目光看向下方三人。
铭献帝口中的九皇叔,就是现在的北漠郡王。
“虽然不及太上皇,但也是惊才绝艳之辈。”古千杭点评道。
不得不说,古千杭说话,这话说的就像屁股上挂水壶,有‘一腚’水平。
铭献帝抬头,看向房梁高瓦,喃喃道:“是啊,当初败给父皇,他应该很不甘心吧。”
此话一出,众人求生欲满满,选择闭口不谈。
“对于接下来的事,你们有何看法?”
听到铭献帝的话,众人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此时的铭献帝已经察觉到了不对,他们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之所以这件事情不是由庆言来说,而是让他们来做这件事,甚至于伪造了周成安的通敌叛国的卷宗。
那是因为,庆言的身份实在是有些敏感。
铭献帝再如何信任庆言,也改变不了庆言是大齐子民的事实。
如果由庆言来说这件,在铭献帝的心中可信度至少要打四折,更何况这些事情只是庆言的推测,而非有确凿的证据。
如此一来,这件事情指定行不通了。
这些事情,只能由沈朝、古千杭两人说出,再有观星震为此做背书,稍加引导,让铭献帝能顺着庆言推测的思路想过去,才能让铭献帝接受这一切。
现在看来,庆言的安排还是奏效了,三人的表演还是比较到位的。
至于那个不太会说谎,就知道睡觉的司徒渊,庆言就只给他安排了一个台词,省的他多说多错,让他当个背景板挺好。
“臣觉得,这几年时局动荡,北漠郡王年纪也不小了,不如将他接回吴都,让他与太上皇做个伴,在吴都颐养天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沈朝提议道。
听到沈朝的话,铭献帝脸上浮现恍然大悟的表情。
旋即,铭献帝的目光看向一旁的董祈。
“拟旨。”
……
很快,在铭献帝的手中多出了一卷圣旨。
铭献帝让董祈把圣旨送到沈朝面前,“沈爱卿,这件事情你速速安排人去做,让九皇叔返回吴都。”
听到铭献帝的话,沈朝却并没有接过圣旨,而是对着铭献帝躬身行礼道。
“陛下,我觉得这件事情,更适合让庆言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