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二章 嫡长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相为首的外朝,成了政务机关。

    失去了大部分的决策权,丞相俨然成了摆设。

    而到了隋唐之时,更是搞出来个三省六部制,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之堂官皆是丞相。

    宋朝的宰相也是惨得很,设参知政事,即副宰相,分割了宰相的行政大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又设了个三司,用以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

    一直到了明朝,胡惟庸之后,老朱是彻底废除了,“碍事”的丞相,由皇帝一人独领六部。

    然清朝的皇帝,能够如此轻松的搞个所谓的秘密立储,便是因为皇权已然是膨胀到了一个不能再膨胀的地步。

    几乎是再无人能够阻止皇帝,想要做他想要做的事,如此,立谁为储君,只要皇帝一人说了算便可。

    汉时,这是绝无可能发生的事,天子若是如此,满朝之臣,可是不会陪天子如此玩儿的,更别提后宫中的太后了。

    如此一来,若是能将自己天子长子的身份,更改成嫡长子身份,便是相当于给自己加了一道保险。

    在华夏历史之上,似乎是以嫡长子身份而进位太子之人,是很难将其废除的。

    然李建成便是如此,李建成此人,可不是真的像是隋唐演义中所写的那般不堪,其本人还是非常有能力的,若不然,也不会能吸引魏征那般的臣子对其誓死而忠的。

    不过李建成的悲剧便是遇到了一个比他更有能力弟弟,为政之道,在于平衡,朝堂之上,不可令一家独大矣,若是如此,首当其冲的便是皇权。

    固此李二的一步步膨胀,便是李渊刻意而也为之,为了用李二来与李建成制衡。

    不过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未如李渊起初设想的那样。

    李渊玩儿脱了…………

    宣武门之变,李二搞死了李建成、李元吉,顺带还抢了自己的弟媳玩儿……

    李渊被夺了权,得了个太上皇的封号,在宫中日日夜夜通过给李二加弟弟来报复李二。

    有手段如李二,想要扳倒身为嫡长子的太子,都只能通过兵变的手段来达到目的。

    再有所如者如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一生最想做的事,便是想要废掉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朱常洛,而立宠妃妃郑氏之子,福王朱常洵。

    不过斗争最终的结果,还是以万历帝失败告终,朱常洛还是登基做了皇帝。

    固此,自己能成为嫡长子,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

    不过此事,却还是要在薄皇后身上,下些功夫的。

    薄皇后性情恬淡,不喜干预朝堂之事,自己老爹冷落了其多少年,也从未见其何时有过抱怨。

    又言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薄氏外戚,在经历过薄昭之死后,如此多年下来,是愈发的小心谨慎。

    从来敢,随意向皇帝上书请奏什么事,即便是如今天子刘启宠信了薄皇后,也是如此。

    “老实本分”似乎就要成了薄氏外戚家族的座右铭了。

    不过刘荣却是确信,若是自己表达了自己的意图,不论是后宫中的薄皇后,还是薄家如今的掌舵人枳侯薄戎奴,甚至事薄家的任何一人,皆是不会反对。

    这世上让人最难以抵挡的诱惑便是能用肉眼,甚是是能用手摸到的利益。

    若是取得这利益更是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只要不是个疯子,其都会接受到。

    此事,即便是薄皇后不准,薄家的人知道了,也定会前仆后继的去求薄皇后答应。

    当然,将太子过继到自己的名下,自己如今身为皇后,待太子继位,便是名正言顺的太后了,此谁人不愿之?

    “看来,近日是要进宫去见见母后了”,行至窗前,推开面前闭合着的窗户,望着窗外蒙蒙细雨的刘荣自言自语道。

    ………………………………………………………………………

    刘荣在心中盘算着,要如何去寻薄皇后,而另一方,天子刘启也是在沉思一事,此时此刻,天子刘启心中已然是有些急切的想要除掉栗姬。

    但这种事,还是要找机会做的,若是栗姬毫无征兆的便死掉,难免会令人起疑。

    就在刘启沉思之时,王仡却是进入了麒麟殿中。

    朝着刘启一行礼:“陛下,太医令此时已在殿外等候,到了给陛下请脉之时矣”。

    闻此言,天子刘启这才回过神来,说了一句:“召其进来吧”。

    不过须臾,太医令淳于意便随着王仡进入了宫中。

    为天子号了号脉,淳于意是行礼道:“陛下之病,近日已又有了起色,或许要不了多时便可痊愈”。

    听淳于意如此说,自己这肺病竟然还有能好的一天,自然是高兴。

    当即便赏了淳于意五十金。

    闻天子赏金,淳于意自然是要拜谢。

    “老臣谢陛下赏赐,只是还有一言,要进言陛下”。

    只见天子刘启是扪髯道:“但说无妨”。

    放下手中药囊,淳于意是又道:“陛下之病受不得酷寒,然长安到了盛夏之时,亦是酷暑,对于陛下身体的恢复却也不好。

    固此,臣谏言陛下,酷暑之时,当到避暑之地去才好”。

    汉家皇帝避暑的地方还能是哪儿,自然还要是甘泉宫。

    不过此时,想到甘泉宫,天子刘启似乎是想到了其余之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