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了李承训的说法,他自有他的考虑,他是不想分给这些红刀头一点儿好处的,但是见对方如此无赖的索要,若是一毛不拔,还真是不好说真会动起手来,正好有李承训这个枪发火,那他便看看状况再说。
“小子,你到底是什么人?”那翻译翻说了那曼特勒的问话。
“我是耶律家的朋友,我叫杨有道,我劝你们还是尽早退去吧,不然不用耶律兄出手,我也要教训教训你们。”李承训明显火上添油,挑拨他们的关系,唯恐天下不乱。
那曼特勒听过翻译之后,气得滋哇乱叫,口里说着突厥语,回身指着另一个胡人随从,目光中透着层层杀气。
那翻译赶紧译道:“那曼头领说了,这位杨先生杀我们突厥兄弟在前,又侮辱我们突厥人再后,现在,我们以长生天的名义,提出要与他决斗,胜利者可以继续说话,失败者将永远闭嘴。”
听说决斗,李承训便开始注意那曼特勒身后那位胡人侍从,那人足有两米来高,一身肌肉好似铁块,还不知有什么特殊本领,但既然作为那曼特勒的贴身侍从,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他其实不想出战,生怕自己一旦有个闪失,那他苦心经营的这一切怕是全都要付诸流水,而且恐有性命之忧,但此刻若不出战,则是明显示弱,肯定会被耶律风瞧不起,而对于之后他的计划,他的退路,都是大大的不利。
“大丈夫不逞匹夫之勇,但既然那曼将军发出挑战,我便不得不应战,事关中原民族的尊严之战,义不容辞。”
李承训最终还是决定应战,相信凭借自己百兽拳的功底,加上天生神力,未必没有一搏,实在不行,凭借蛇式逃命还是可以的。
此时,耶律风站了起来,“既要比试,我看没有必要生死相博,但却有必要有个彩头,如何?”
李承训光脚不怕穿鞋的,自然无所谓,而那曼特勒一方也有心听上一听什么彩头,突厥人是极其贪婪的。
“这大青山已经是我耶律家的了,相信二位都没有什么异议吧!”说话间,他先后在李承训和那曼特勒的面上看过。
“那是自然!”李承训立即答道,他这是借虎驱狼之策,至于最后如何打虎,只能到时再说。
那曼特勒却是犹豫了,如果他承认这点,那很可能最后什么好处也捞不到,最后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可以把大青山送给耶律家,但耶律家必须要给他们足够的好处,因为他们毕竟损兵折将出了大力气,“好,既然你们没有异议,那我便做主,这彩头吗,是万马堡归属权再加上一千两黄金。”
“不行,那堡子已经被我们占领,便是我们的了!”那突厥翻译来不及请示,当即提出抗议,而后才对那曼特勒进行了转译,当然也遭到那曼特勒的强烈抗议。
“那堡子是我大青山的产业,你占了又能怎地?”耶律风双目如电,死死盯着那曼特勒,好似一头雄狮,从其眼眸中流露出来的杀气,可见其武功非同小可。
那曼特勒对这杀气腾腾目光,丝毫没有畏惧,不是他武功高,而是其本性中的那股子恶狠之气被激发出来,在叽里咕噜地一段话中,最后恶狠狠地吐出一个汉字,“杀!”
那翻译连忙解释说,如果耶律风不遵守草原上见者分一半的原则,那便是欺辱他们突厥马帮实力弱小,看不起他们。那时,突厥马帮必将全力封锁塞外通路,中断耶律家通往塞外的通道。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派大队人马南下,势必要与耶律家一争长短。
李承训此时方知,那曼特勒这次率领的五百马贼,只是突厥马贼五部分支中的其中一支,而整个突厥马贼人数,恐怕在万人以上,那根本就是一个小型军队。
面对气急败坏的那曼特勒的反威胁,耶律风一笑置之,他不是蔑视突厥马贼的强大,而是他知道这些突厥人极其好利,只要许以金钱,没有解决不了的争端,当年李世民亲自导演的“渭水之盟”便是如此。
唐武德九年,颉利可汗率兵攻至距长安仅四十里的泾阳,京师震动。那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朝中大员都主张内撤已保平安。
唯独李世民坚持固守,故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他一面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一面安抚颉利可汗,并许以金钱财务。
颉利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唐朝国库里有大量的金帛财物,便请求结盟。两天后,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
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