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海商们不可能错过这个时间点,将宝贵的运力用在无意义的地方,这个时候……在这之前,他们一定一定,是会早早将船只布局在港口附近,等待入冬,然后开船的。
而现在……
“是了……”
苏大寿脑海里忽然有了一丝明悟。
难怪这段时日,自己总觉得杭州城有些异样的奇怪感觉……
造船工业区的产能越来越厉害,产出船只的速度越来越快。但……
船只从船厂下水,然后再到装载货物开始出海运输的时间,也悄然间变得急促短暂了许多。这个小变化平时很难让人注意到,即使注意到,人也难以分析出什么情报来。
但现在看的话,这情况就显得有些诡异,因为这说明……海商们对于船只的需求,是在不断扩大的。
而这怎么可能呢?海商们不会平白无故的,突然的就变得“更加需要”船只。
显然……在自己没有看到的地方,在海外逐渐变得错综复杂的航线网中的某些节点上,一定浮现了新的,对船只的需求!
那么……
这样推算下来,眼前这些莫名冒出来,在这个时间点上反常行动的船只,岂不就是……
和那个奇怪的,莫名的“新的需求”有关?
不过苏大寿毕竟不是闲汉,也不是卧龙谋士诸葛亮,虽然看出了一些端倪不过眼下,自己还有更要紧的事情得处理。毕竟……
毕竟那城西的工厂区,自己也有入股……而且下手分量还不轻……
这局面,苏大寿智慧非凡,却也只能仰天长叹,也拿不出比王景等人更好的办法了。不快快卖掉这些饴糖和酒,大船队的运力损失,工厂区的闲置成本,因为闲置而衍生出的人员流失造成的亏损……
尼玛,那简直是越想越没法过。
摇了摇头,苏大寿也和刘管家一起连忙组织起了船队卸货。
不得不说……
古代的社会远比现代人想象的更原始,行走天下的侠客绝大多数时刻并没有“三斤牛肉一斤酒”外加“上房”一间的条件;但同时也比现代人想象的更发达,在宋代,海贸就已经非常繁荣,神州在那时已经开始输出整船整船的工业品到海外。
而现在大唐的海贸规模比什么宋朝就只强不弱,规模更加浩大许多倍。
装卸货物的场面,若是后世长于海边的年轻人看来或许并不出奇,但如果是初见货轮行止的人看来就极为震撼,而此刻的场面也正是那样。
就在这四十条大船缓缓卸货的同时,大小不一,但数量远超四十条的海船也在港口的其他码头上开始卸货。
这让刘管家和苏大寿有些不爽,尼玛我五姓七望办事,怎么还真有不开眼的海商过来占码头……
彼时正是海贸大潮逐渐兴起,各项基建日渐发达,但监管规则法条还没那么完备,衙门还不够多的时间点,因此商界如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