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扭头看向尼堪,“天津说来了多少明军?”
尼堪说,“明将声称有七八万人,不过哈巴隆数了数明军大船,估计最多只有两万人。”
望着北面的狼烟,多尔衮知道守军撑不了多久的时间,一旦魏军破关,他若不走,即便明军到了,他也走不成。
这点明军很难震住局面,魏军即便不打明军,打他却是没问题。
如果只有精兵,多尔衮倒是不惧,关键北京城中除了精兵,还有十余万要跟着撤走的眷属。
这些人走的慢,很容易被追上,必须尽快撤离。
“看来天津来的第一封揍报,确实被魏贼劫走,魏贼知道了明军已至,因此发起了猛攻。现在还只是居庸关方向,一旦高贼得到消息,固关和河南方向也会发起进攻,我们不能再等了。”
多尔衮深深看了冲天而起的狼烟一阵,果断转身下楼,吩咐道:“让冯铨来见本王!”
摄政王府邸,冯铨匆匆而来,跪地行礼,“摄政王。”
多尔衮前所未有的从桌案后起身,转到冯铨身前,将他扶起,颇为感叹道:“冯先生为大清出力不少,奈何局势如此,大清已经无法在关内立足。从今日起,冯先生就不是大清的学士了,你就重新归明吧!”
冯铨受宠若惊,听了多尔衮的话却又大惊,立时就要跪下:“奴才还想为主子效命!”
多尔衮自然知道这条老狗是在客气,他已经知道这条老狗,早就和南明勾搭在一起了,他的话不能相信。
多尔衮托住他的胳膊,没让冯铨跪下去,而是正色道:“先生现在帮助南明,其实也就是在帮助大清!”
说着,多尔衮便走回桌案前,拿起天津来的奏疏,递给冯铨观看,神情振奋道:“先生请看,明军已经从大沽口上岸了!”
冯铨心头一喜,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他接过奏疏观看,多尔衮继续感叹道:“甲申年间,崇祯皇帝被流贼逼死,本王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怒,遂发兵助明,替明剿灭李自成,帮助明国平乱!如今,李自成被我大清剿灭,可是李自成的余孽高贼却趁势壮大,而我大清剿贼多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既然明军已经到了大沽口,本王也终于松了口气,能将从流贼之手夺得的北京,交还给明军了!”
这时冯铨已经看完了奏报,同时也听出了多尔衮的意思,八旗要跑了。
果然,多尔衮注视他道:“既然明军已经到了,北京还有北直的防务,本王就交给明国。本王知道冯先生与明国有联系,北京就交给你了。现在你可以立刻派人去,迎接明军进入北京,同时指挥居庸关的防务。”
居庸关方向传来的烽烟,冯铨也看见了,知道魏军开始攻关。
烽火狼烟,原来是中原王朝为了防备北方少数民族南侵所设,没想到现在也能为清军所用。
冯铨听了多尔衮的话,心里不禁焦急,他希望八旗能等明军入城在走,正要开口,多尔衮却不容置疑的一挥手,“此事就这么定了,你无需多言,去办吧!”
如果等明军进入了北京,魏军却破关了的话,八旗怎么走?
多尔衮不想冒这个风险,决定立刻撤退,将北直甩给冯铨,还有天津来的明军,让他们与魏军斗,替他牵制魏军,以便八旗撤离。
冯铨从摄政王府邸出来,立刻召集门生故吏,联系接触过的官员,进行商议。
多尔衮和满洲贵族要走,北京城中他这个名义上的大学士之首,就最大了。
在冯铨府邸,他稍微介绍了一下情况,便对赶来的人发号施令,“八旗要走了,现在北京由本官接管。眼下最急者为二事,其一稳定前线军心,挡住魏军进攻,其二准备迎接明军进城。”
前来参与商议的官员,立时议论纷纷,一个个神情慌张。
冯铨看向刘泽清,继续说道:“刘总兵,你立刻赶往居庸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