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沐看来,李沂的心性不适合做这种事。
但这事除了李沂,李沐还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来做。
因为这个度,很难把握。
如果交给一个信不过的或者不合适的人去做,很可能会将事情演变成极端,逼反苏定方或者屈杀了苏定方。
李沐只能仰仗李沂,因为李沂与苏定方有太长时间的战场情义。
李沂了解苏定方、懂苏定方。
他去,不会冤枉了苏定方。
而且,李沐相信,李沂的坚定,如果苏定方真有不臣之心,李沂会毫不犹豫地砍下他的头颅。
李沐听了李沂的回答,艰难地说道:“如果……放他一条生路吧,告诉他,别再回大唐,否则我依旧会杀了他。”
李沂沉声应道:“大哥放心,我记下了。”
……。
苏定方此时正率大军驰骋在北国林海雪原之上。
手底下有足够的兵员,可以任他挥洒心中的宿愿。
如割草般屠戮着靺鞨人,将他们的头颅堆砌在行军的道路两侧。
垒成一座座景观,苏定方,他杀红了眼。
麾下的归义军,一样杀红了眼,在他们眼里,那不是一个个的人,而是一绺绺铜钱。
如果不是苏定方强硬下令,不得屠戮妇孺,靺鞨数千里之地,还真有可能如李沐所想的,成为千里无人烟的荒原。
胜利能让人自大,特别是战场上的胜利,将敌人彻底击垮,令敌人匍匐在自己脚下,睥睨众生,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满足。
此时的苏定方很自豪,每每眼光从道路两侧的景观掠过,他便有一种畅快的感觉。
似乎把十数年心中的憋屈发泄出来的畅快。
当苏定方坐在马背上,用马鞭指点江山时,或许在心中某个不起眼的角落,也曾经幻想过,如果自己是这一批土地的主宰,那会是更美妙的事啊?
这种想法一旦出现,就会肆无忌惮的成长。
好在苏定方不是毛头小伙,他已经四十三岁了。
他更懂得什么是自己能抓在手里的,什么是都想都不能去想的。
世间很多事,都是由一个奇思妙想引发的。
成王,败寇!
苏定方在李沐密信的时候,起初是委屈,大叹,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而后沉默。
直至流泪。
他明白,他错了。
从征发三十万归义军的时候起,他便错了。
忠诚,不在于心,而在于行。
在事实面前,一切的表白都是苍白的。
苏定方心里很清楚,李沂接手九万唐军的指挥权,那是皇帝和朝廷给他最有力、也是最后的警告。
敢于向唐军挥刀吗?这个问题让苏定方在雪原中,问了自己八百次,一整夜。
想到自己为那五千骑所立的誓言,苏定方终于嚎哭起来。
人有时候,总是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出发。
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的时候,苏定方拍拍的雪,神清气爽地回营,下了他深思熟虑之后的第一道军令。
全军突进,三个月饮马北海。
苏定方知道,他的时间不多了,准确地说,皇帝和朝廷的耐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